小半月时间。
应天府都开始买卖蜂窝煤球、卖煤炭炉子。
朱标负责的琉璃生意又烧制了一批货,刘德来已经带着货物远走各地卖货了。
李玉这边,小型水电站都修建成功,家里已经通上了电。
朱元璋这月也忙的很。
又是安排边军种植新的粮种。
又是命人勘察各地的煤矿,建立制煤工场。
一月时间,忙的脚不沾地,才安排好各方面的活计。
结果,朝堂这边,商税的章程还是没能定下来。
忙里偷闲,朱元璋这才想起来,好一阵子没怎么关注朝堂六部了。
“你们这帮混球!”
“这就是你们拟定的商税章程?”
朱元璋将手里的厚厚一塌文件甩在范敏脸上。
“说说,这章程是怎么想的?”
范敏深吸一口气,禀告道:“等参阅唐、宋、元的政策,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臣等皆认为可行。”
范明说的意思很明了。
我们这些大臣就这些能力,您在不满意也没辙!
范敏的确是用心了。
他能做的都做到最好了!
征税的章程朱元璋若不满意,大不了砍了他就是!
这大明的官员,特别是做到能参加朝会的二三品大员,哪个没有玩命的勇气?
看到范敏满脸决然,梗着脖子等候发落。
朱元璋才忍住怒气。
没辙。
范敏做的真不差,
上面征税的方法,大致可行。
之所以不满意。
但朱元璋参加过交易会,眼界早被打开了。
要是没去过赤山县。
朱元璋肯定满意范敏这份商税的章程。
正式因为眼界不同。
朱元璋才对这份章程不满意。
“你先下去,咱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天家居然不责罚他了?
范敏一头雾水。
按朱元璋之前的脾气。
若是朱元璋不满意,他们这些官员必须做好下狱的准备。
“商税到底该怎么收?”
捡起户部的章程,朱元璋又仔细琢磨了一遍。
上面的征税方式,在大明各州府立税务司,建立货栈,按照水陆路货物周转税收,三十取一。
纵观唐宋元,大致如此,看似可行。
但朱元璋与张万里这些人打听过他们交易的方式。
他们这些大豪商,都在各州府附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货栈。
如张万里。
在每个州府附近建立的货栈不仅自用,还租赁给其他商人使用。
不仅如此。
他们这些商人联合起来,已经建立完好的分销制度。
如他朱元璋,现在属于张万里应天府市场的分销商。
张万里运送过来的煤炭,根本没有进入货栈,也没有进入应天府,就直接交给候二。
若是强制要求这些商人将货物存在官方的货栈……
朱元璋可以想到,日后其他的商人肯定不会规规矩矩地缴税。
与李玉合作的这些大豪商,更不会这么安分。
古代商税这块,一直都没什么好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