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白蛇劫起,我的千岁女房客 > 第15章 炼尸术+祝由术,双赢

第15章 炼尸术+祝由术,双赢(1 / 2)

一说起炼尸术,总归让人不由的想起电视电影里常常出现的那种阴森恐怖的场景。

要不就是人迹罕至的古庙陋洞,要不就是见者止步的义庄野祠,一个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科学怪人模样,满地都是蛇虫鼠蚁,空气中都弥漫着毒药的气味。

大概西方炼制毒药的女巫,拿活人做实验的弗兰肯斯坦,和图腾崇拜的食人土著,都是一脉相承的胡编乱造。

就是那种被创造出来的,专门用来吓唬小孩的反面角色,真相如何,反而没有人去追究。

事实上,早先灵气充沛的时代,修行太平书残篇的方士道人们,就算所学不精,但是那时候的神州大地,遍地兵灾,人祸横生,向来是尸体不缺,东拼西凑好歹也能抽出几句炼尸。

当时炼尸能起到的作用大概也就是用来防身和做一些苦力之用,毕竟他们这个行当经常跋山涉水,而且常常涉足险地,能炼出一具僵尸来,可比找一个活人帮工有用的多。

特别是其中的摸金校尉之流,经常性的上山下墓,干一些无主之物的搬运工作,山高水险,有个替身服其劳,可比电视里头那种倒霉徒弟和两面三刀的伙伴靠谱得多。

人命贱若草,财帛动人心,人终究要靠自己。

稍微近代一些,古墓渐少,加上灵气渐弱,想要找到一具符合条件的尸体容易,可要让他炼化出尸气,能自由活动,长成僵尸,至少要继续百年之久。

投入大,回报小,当苦力太浪费,当打手又不好控制死亡率,想要让它冲锋陷阵,却毫无智慧,敌不过愈发发展的战争规模,屠龙之术却无用武之地,这门手艺也就逐渐凋零。

直到茅山术门人南下,去到巫蛊毒瘴盛行之地,意外发现,当地的九黎族人,居然得到了一门祝由术的真传,效果逆天,堪称奇迹。

所谓祝由术,常见的说法是向鬼神祈祷,要求移除病患的法术,其中重要的环节自然是能够连接天地,和鬼神谈判的巫师。

不过自秦汉以后,祝由术便失了传承,前者焚书坑儒,后者罢黜百家,两朝雄主,双管齐下,根本没有巫术的生存空间。

所以能够在南疆看到真正的祝由术传承,当时的南派茅山门人也是惊为天人。

最重要的是,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他们已然自成一派,不再依靠巫师联接鬼神,大概也是灵气凋零的缘故,信号不好,联系不上了。

反而产生了一种特别科学的操作方式,“能量守恒定律”。

即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他们这一派祝由术的本质,就是把病人身上的病痛转移到另一个健康的人身上,目的是让一些身体强壮的人代替一些身体孱弱的人承受病痛,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让一些所谓出生卑贱的人替一些出身高贵的人承受病痛。

在转移的过程中,病痛会有所减少,降低体量,但是不会消失,只会滞留在施展祝由术的人身体中,算是正常耗损。

所以通常这样的人,在各自的族群里地位都很高,备受大家尊敬,只是往往不会长命。

而且修行这门巫术门槛相对较低,不像道家法术,极重天赋,只是转移病痛的过程,一定要双方自愿,不然一定会反噬给施术人。

人心难测,怕死之心,人皆有之。

如果是相对淳朴的山民还好,要是流传在外,可挡不住频发的医疗事故,搞不好医生比病人死得多,那不就是一命换一命,这样子的巫术,鬼才会去学。

当年那个南传茅山门人,一听这套法术,喜出望外,这不正好是给他们准备的,和他们传承的炼尸术简直是天作之合。

毕竟他们早先炼尸,就是为了操纵尸体去做一些他们不方便做的事情,那些道行高深的,还能指挥尸体起坛做法,踏斗布罡。

只是如今的应用范围却越来越少,这门炼尸术也被视如敝履,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要是让炼尸学会祝由术,让它们承受术法反噬,岂不是皆大欢喜。

只是灵气凋零之下,炼尸术也不如从前那般容易,反倒是逼得这些南派茅山术士绞尽脑汁,另行出路,改良法术。

最终整合出“点尸,养尸,藏尸,醒尸”这一套标准化流程。

最新小说: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极品假太子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年轻气盛八皇子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武成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