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听到身后来人,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意外。
在皇宫之中,护卫森严,哪怕是朱允炆的皇后和皇子想要接近朱允炆,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而他身后这个人,能不通过禀报,无声无息地接近他,必然是他最为信任的人,或者是说,这是并不会害他朱允炆的人。
“朱权,你来晚了。”
竟然是宁王朱权!!!
大明实力最盛的塞王,没有之一。
如果说燕王朱棣,是继承了老丈人徐达的遗产,给他留下了部将和兵马,大部分的实力靠的是别人。
那朱允炆眼前的宁王,比他的侄子朱允炆还小了一岁,老丈人也仅仅是一个指挥使而已,却能在十三岁就藩的情况下,发展为甲兵万,战车六千的最强藩王,所属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
在洪武年间,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的朱权,以善于谋略著称,勇猛、临战指挥皆不输燕王。就这么一号猛人,竟然被人盛传,是个月就得烤着火炉取暖的废物,而宁王本人却毫不在意,一笑置之。
那么,只能解释为,朱权图谋甚大。
面对朱允炆的指责,朱权毫不在意的笑了笑。
“陛下,臣体弱多病,路上受了些风寒,不敢舟车劳顿,便在半路上歇了歇脚。”
朱允炆冷冷一笑。
我会信你这些鬼话?
朱权天生有那么一丝阴柔之气,脸色常年煞白,看起来有些病态。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朱权着实有些俊美,连常被朱元璋夸赞容貌俊逸的朱允炆也逊色不少。
朱允炆看到朱权后,心里不禁泛起了一丝邪恶的想法。
“你麾下那么多骄兵悍将,怕不是都是你朱权用这张脸蛋和......换来的吧。”
想着想着,朱允炆不禁笑出了声。
朱权收回四处观望的眼光,好奇地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想归想,不过他可不愿意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平白得罪眼前的这位藩王。
要知道,朱权可是勇武不输朱棣的人,真翻了脸,朱权肯定不会杀了自己,但挨顿揍,也是不值当的。
“朕是突然想起,皇叔竟然还比朕小了一岁。”
朱允炆这么说,朱权自然是不信的,但也顺着朱允炆的话茬说了下去。
“生在皇家,这不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吗?”
说着,朱权直接跳上女儿墙,风吹的衣衫猎猎作响,但朱权却一步一步地来回蹦跳,看得朱允炆心惊胆颤。
城墙可是足足有四五长高,掉下去就得没命。
“说起来,臣也十几年没有在皇宫里待过了。父皇召我回京,不是述事就是问责,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朱允炆和朱权稍稍拉开了距离。
“宁王,你最好还是下来,否则掉下去的话,朕和你的大宁雄兵,可就解释不清了。万一大宁军打了过来,朕恐怕就得逃命了。”
听到朱允炆的话,朱权不置可否地一笑。但依旧是跳了下来。
“自从大哥......自从陛下当了太子后,臣便再也没有回过应天,说来还要感谢陛下,允许臣在皇宫中小住时日。”
朱权看着眼前的朱允炆,仿佛看到了某个人的影子,温煦而不失威严,待他们几个兄弟如兄如父。
可惜,如今已然不在了。否则,今天的自己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也不用跟自己的这个侄子勾心斗角。
朱允炆也是一愣,他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他的父亲了。
“吭......至于陛下说的大宁军,怎么会呢,大宁是朝廷的大宁,大宁军自然也是朝廷的大宁军。”
朱权率先反应过来,吭了一声后,向朱允炆表示忠心。
朱允炆听到朱权的话,也收回了心神,但心里却是冷笑不已。
朝廷的大宁,和朝廷的大宁军?简直是笑话。
朱棣这个燕逆想要造反,在洪武末年就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制衡朱棣,留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后手,能威胁到这位宁王的,就是其中一个。
早在洪武末年,朱元璋就以想要儿孙环绕膝下为由,顺便给太子伴读,传旨朱权,让朱权派人送自己的世子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