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一瞬间联想到了杨宪,昨日就听闻杨宪会出面主导税法。但这主意显然不是杨宪出的,莫非是陛下……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朱元璋看向杨宪,杨宪此时只能硬着头皮出列:“臣有本奏。”
“准奏。”
“臣请陛下下旨,清查南直隶人口、田亩。为新税法做准备。”
“杨宪啊,咱之前让你制定税法,目前怎么样了啊?”
“陛下,新税法工作繁杂,牵扯颇广。臣本想先在南直隶地区试行,但在未调查清楚南直隶民间情况之前,大部分税法还无法制定。目前仅粗略制定了契税。”
“那好,以后拟定好了条例也给韩国公看看。中书省的各位大人也可以帮你看看有无疏漏。”
……
朝会结束后众臣欲哭无泪,怎么这位皇帝连副业都不让搞了?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叫停了家人或手下发财的行为。
于昭阳并没有打算对大明税法进行全面优化,比如取消徭役、一条鞭法等历史上的著名经济改革于昭阳提都没提。因为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并不考虑微观经济。只要保证朝堂正常运转,谁也不愿意动各方势力的蛋糕的。如今于昭阳能做的,也就是扩大税基与税率,能给老朱交差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经商环境就好了。反正现在再怎么劳心费力,也抵不过官吏腐化的威力。
这段时间杨宪忙着在中书省和李善长等人扯皮,于昭阳也没管。只专注于培养税务人员,将复式记账法与大写数字等技巧倾囊相授。说起来大写数字这事还是老朱在郭桓案之后发明的,如今也只是提前了十几年而已。
两周后朱元璋又让杨宪这位工具人颁布了工商业牌照和商税税率。刚刚公布就有御史弹劾,商税税率居然是十抽三!于昭阳听到结果后也有些尴尬,自己明明定了十抽二,老朱怎么这么贪心啊!
至于那位御史,也在老朱在朝会上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拿下狱了。而之后将河流湖泊森林矿藏统统充公的旨意也没人反对了。
于昭阳感觉也差不多了,给老朱打了这么多补丁,也够大明太平几年了。老朱还是无时无刻不在防备自己,扩大市舶司与设立审计司的建议没被采纳。于昭阳很郁闷,自己虽然去不了美洲,那也能南下找些高产的农作物研究一下。奈何老朱就是不开这个口子。
在忙活了两个多月后,闹得满城风雨的杨宪终于消停了。因为于昭阳打算撂挑子了。今日便是进宫来给给老朱汇报的。
“先生来啦,来人,给先生赐座。”
朱元璋此时仿佛是看见了财神爷,今年老朱免除了多地的赋税,有的地方直接免税三年。可税法一出,税务司的奏折写明了仅南直隶一地就能有百万贯的税收。所以此时更显慈眉善目,关怀备至。
“陛下,这本稿子便是这些时日所制的税法内容了。至于其中细节之处,陛下可自行决断,毕竟各地民生不同,也不好一言以蔽之。”
“先生办事咱放心,这段时日辛苦先生了。不知先生想要什么赏赐,咱无有不应。”
“陛下,我这不过是帮着杨大人提供一些建议罢了。些许微薄功劳,不值一提。倒是我已经许久没有关系我的那些个研究了,还请陛下准许,让我回去打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