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将刚刚批阅完的奏章,放在龙案的一侧,目光瞟向跪在地上的徐辉祖,带着一股怒气说道:“起身回话。”
“谢陛下。”
徐辉祖心里咯噔一声,他能听出皇帝的口气,有点不对劲。
到底什么人,又惹皇帝生气了,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北元?
北元会不会又侵犯我大明疆土了?
云南?
云南那边不会又闹乱了吧。
还是说,哪个地方,又起义了?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下意识的先将打仗的事情在脑海里捋了一遍。
随后,又猜测是不是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哪位权贵贪赃枉法,东窗事发之类。
没办法,徐辉祖怕啊。
皇帝这两年,杀人杀的太狠了。
曾经跟着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功勋,至今还活着的,真没几个了!
皇帝的年龄越大,似乎杀心就越重。
他现在也明白,老皇帝这是在为新皇帝登基扫除障碍,提前铺路呢。
哪个不长眼的惹恼了老皇帝,随时可能人头落地。
入宫之前,他刚收到消息。宋国公冯胜,在家中举行家宴,饭还没吃完,皇帝的毒酒就送过去了,一点征兆都没有,无罪赐死啊!
“这次巡视,各地抗倭进展如何?”
徐辉祖收回心神,将这次巡视的结果,做简单汇报。
徐辉祖巡视的时候,恰巧碰到一次倭寇大规模偷袭,足足有一千余人,直接趁着夜色,发动强攻。
当地将领反应算是比较迅速,双方在海上发生激战,但因为兵力不足,且当地水师战斗力有限,很快落败。
随后,组织岸边狙击,最终还是落败,而且,还有一些火炮,落到倭寇手中。
最后好不容易驱离倭寇,清点之后,发现伤亡者达三千多人,大部分是沿海百姓。
当地的倭寇刚刚平定,另外一地,又冒了出来,虽然规模不大,但沿海的几个小镇,遭到洗劫,损失惨重。
砰!
朱元璋恨恨的将毛笔拍在龙案上。
“小小倭寇,为何反反复复,无法根除!”
徐辉祖冷汗直冒,解释道:“陛下,臣巡视多地,发现各地将领,都非常用心。
倭寇刚一出现,就立刻调动兵力,构建防线,从未懈怠。
而且,这些年也总结了一些抗倭经验,对战船做出了许多改进,阵法也变幻莫测,各重要城池,也增添了很多火炮。
只是倭寇实在太过狡猾,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啊,陛下!”
朱元璋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胖子的形象,不是别人,正是朱高炽。
因为就在不久前,朱高炽就总结过倭寇现状,以及朝廷的应对之策。
徐辉祖所答,跟朱高炽所言,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这种状况,历经这么多朝代,那么多能臣武将,想了那么多办法,却始终无法根除倭寇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