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一边在心中懊恼,浪费了万经验值,一边又真香真香!
作为一个胖子,最苦恼的事情,可能就是身体了。
这种身轻如燕,力大无穷的感觉,对于朱高炽来说,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宫门外的众多官员,已经看见朱高炽从轿子里下来。
“燕王世子到了!”
“听说昨天,陛下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裱起来,挂在了御书房。”
“那四个字,正是燕王世子说的。”
“燕王世子博学多闻,眼光独到,之前,倒是小瞧了。”
徐辉祖哈哈大笑:“我的亲外甥来了!”
朱高炽这两天大出风头,徐辉祖的变化最为明显。
原本,他都懒得搭理这个外甥,更将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二人视为惹祸精。
但朱高炽推动樱木之战,若真的在樱木发现银矿,将为朝廷解决很多难题,立下天大功劳!
平定倭寇之患,解决国库空虚以及其他因为银子带来的弊端,说是居功至伟,也毫不为过。
徐辉祖现在瞧着朱高炽,怎么瞧怎么顺眼。
在徐辉祖的带领下,大臣们朝着朱高炽迎去。
他们的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却好像在看一只菜鸟,脸上带着善意的笑容。
对于官场而言,朱高炽确实如同一只菜鸟,毕竟,之前他只不过是处于训练阶段,并没有真正的独当一面。
对于大明发生的一些政务、军务,众多皇子皇孙,也需要进行辩论,商讨策略,但也仅仅局限于朝堂之外。
在朝堂上,是没什么发言权的。
别说是朱高炽,哪怕是太孙朱允炆,现在也不够格,仅仅是能够在一些细枝末节,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上做一些决断。
不论朱高炽还是朱允炆,都是第一次正儿经上朝旁听,朱允炆之前讨论政务军务,基本上都是在东宫,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班子,而这个小班子主要以他的老师为主。
这也是为何朱允炆登基之后,对自己的老师,极为信任的缘故。
大权,也纷纷落在这些人的手中。
朱高炽与徐辉祖和诸位大臣寒暄的时候,周王世子,晋王世子也陆续赶到。
两人身上浑身的酒气,还没有消散。
昨夜在东宫着实喝了不少酒,皇帝又临时通知,今天上朝旁听,险些没有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