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哪怕是昨夜喝了酒,身上酒气重,也会提前起床,泡个澡,去去味。
但周王世子与晋王世子,能从床上爬起来,按时来到宫门外已经非常难得。
这导致他们的形象,简直一塌糊涂。
徐辉祖心中暗道:哼,还是我大外甥靠谱啊!
得亏你们是皇孙,若是一般官员,怕是要被皇帝陛下骂个狗血淋头。
其他官员的目光,在朱高炽和周王世子,晋王世子两边来回穿梭,这一对比,就忍不住暗暗摇头。
原本朝中官员对朱高炽没有太多的好感,朱高炽的形象非常减分,而且,他也从不出头,显得平庸至极,甚至有传言,他连自己的世子之位都可能保不住。
但是,经历这两天的事情,朝中很多大臣,对朱高炽大为改观,这位胖世子的肚子里,是有点东西的。
此时与其他世子相对比,更显得稳重无比。
当然,在大臣们眼中,朱高炽也就是有点东西罢了,不是很多。
樱木之战,朝廷的决策非常仓促,所图谋的,无非就是那座银矿。
如果没有这座银矿,官场上根本没有一个人会挺朱高炽。
相反,在刚开始不知道那座银矿的时候,几乎是众口一致,集体反对。
只要朝廷第一次出兵,发现不了朱高炽口中的那座银矿,第二次进攻,就绝对不可能如期推进。
朝中的重臣,将会竭力阻止皇帝,以免在错误道路上越陷越深。
所以,在很多大臣眼中,固然朱高炽是始作俑者,但他们认为,真正推动事件的,实际上是那座庞大的银矿。
朱高炽只不过是为了逃避皇帝的责罚,无意间因祸得福罢了。
非要论功劳,撑死了也就占一两分。
不过,也有些官员感觉,朱高炽那看似憨厚的笑容之下,似乎藏着极深的城府。
他不小心露出来的手段,看似拙劣,又蕴含巨大威力。
别的不说,这搅弄风云的本事,就连太孙也比不过啊!
时辰到,众多官员鱼贯而入。
朱高炽与周王世子、晋王世子,虽然身份尊贵,但在朝中只是旁听身份,都是小菜鸟,所以排在末位。
进入宫内之后,又与从东宫赶来的朱允炆会合。
朱允炆则毫不客气,干脆利落的走在最前方,带着群臣进入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