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一夜暴富的机会,笃信自己是天选之子的陈泰,坐不住了。手上的两百多万,加上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一些,陈泰准备用来梭哈的资金超过三百万。
“干就干一把大的,不枉做个爷们”,陈泰想到。换用现在的话,可能就是那句:
“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筹码已经上桌,那么,该押哪一边,多方?还是空方?也就是说,该赌国债期货价格上涨,还是价格下跌?
很多看似花哨的期货或者其他类型的衍生品,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
彼时的市场主线其实无比清晰,如果那个人为设定的“通胀补贴”或者叫“通胀贴息”高于市场预期,那么作为底层资产的国债价格就会提升,多方会因此收益,空方会因此受损。而自带杠杆的期货产品,极度放大了这种收益和亏损。
所以,“通胀补贴”每高于预期一点点,经过期货这种杠杆产品的放大,这样的盈亏都是天文数字。反过来,如果“通胀补贴”低于预期一点点,这样的盈亏同样是天文数字,只不过,斗转星移,这时候多空双方的盈亏反过来了。
再来看看市场上的各路神仙。
有着“投资教父”之称、当时京海第一家投资银行——兴国证券的掌门人的李培生,通过市场化的逻辑测算,当时的“通胀补贴”应该下调,至少不应上调,对应的国债期货价格应该在元左右。
背后的逻辑现在看来也很简单,经过几年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当年的通货膨胀同比已经下行.%,没有必要再用财政的钱,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支付更高的“通胀补贴”。
因而,当李培生发现国债期货在以4-4元的市场价格成交时,认为市场对该期货的定价存在高估,也就是说,做空的盈利空间是巨大的,因此,李培生果断开始做空国债期货。
彼时掌管京海国企“京国资”的管氏兄弟,是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大炒家之一,股票、期货、债券、资金拆借,哪里都有其身影。或是跟随李培生的投资方向,或是经过自己计算也认为国债期货被系统性高估,也站在空方一边,大举做空。
国债期货事件的两年前,由京海财政厅出资成立了京资信托,这家小规模的信托公司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政府背景”,它以接受农业周转金委托管理起家,成立一年后改名为京海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京海信托”。其业务扩大至信贷、证券、实业投资等自营业务。
京海信托以其进取与凶悍的风格闻名于业界,后来创立证券市场“京金系”的胡东,当时只有二十岁,研究生毕业仅仅两年,在京海信托执掌证券部,是这场战役中多头们事实上的主操盘人。
京海信托联合汉东一带的一些大户,高调做多,曾经创下了一日之内吸纳多万手国债的天量大单。
陈泰审时度势,认为当年期货市场刚刚诞生不久、作为底层资产的国债,也并没有一个成熟市场,基于市场化逻辑测算的价格信息可能并不可靠。
看到国资背景的京海信托率周边地区形形色色手眼通天的大户来势汹汹,直觉告诉他应该站在多方而非空方一边。
“我的万保证金,满仓买进国债期货。”陈泰电话下单时候,尽力掩盖声音中微微的颤抖。
月日,陈泰一夜辗转难眠,据说,京海财政厅将在日公布针对国债的“通胀补贴”比例。
“欢迎继续收看京海早间新闻,现在插播一条财经要闻,我市财政厅经过科学测算与合理评估,确定将给予国债.%的通胀补贴,百元面值的国债将按照4.元兑付。”
“多少补贴?多少?”陈泰抱着电视狠狠敲了几下,原来,他听到这条新闻时侯因为太紧张没有听清楚补贴比例到底是多少。
经过多方打听,确定了通胀补贴和兑付金额,陈泰热泪盈眶,他认为今天开盘后多方将大杀四方,暴富已经十拿九稳。
“我果然是那天选之人”
然而陈泰并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打响,后面发生的事他一辈子难以忘记,也让全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亲历者错愕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