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易的心情也不错。
能被小孩子由衷的这么夸赞,
换谁都会心情大好。
虽然夸赞的言辞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么说,
自己在这群小朋友面前,
至少是个榜样。
至于拿自己和郭子卫的爸爸相比,
就完全没必要了。
许易前世也是打工人,
每天一到9点,
就要被老板管着。
因为老板花了钱,买下了你白天的时间。
他自然可以约束你,
给你安排工作任务。
言归正传。
郭子卫小朋友的问题是:
怎么样才能成为像许易一样的人?
这个问题,
可以说很好回答,
也可以说很难回答。
毕竟提问者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
你只要告诉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就足够了。
但这是全国同步观看的公开讲座,
这种回答就显得太没有深度,
也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所以,
许易必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略微沉吟几秒后,
许易开口回答道:
“郭子卫小朋友,首先我得谢谢你这么夸我。”
“但我觉得,”
“你的爸爸也很厉害。”
“他每天在外辛苦工作,撑起一个家,所以你才能无忧无虑坐在这里,专心的学习。对吗?”
“我们每个人,只是分工不一样。”
“但只要无愧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觉得就很厉害。”
“城市的环卫叔叔阿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我可办不到。他们很厉害吧?”
“你们小区楼下的包子铺,凌晨三点就要开始准备食材,他们也厉害吧?”
“农民伯伯顶着40度的高温收麦子,他们难道不厉害?”
许易一连举了三个例子,
他不清楚郭子卫小朋友有没有听明白。
但是台下的老师和家长,
应该都听明白了。
这些年,
国内的教育,其实倡导的都是一种精英教育。
从小告诉孩子,
你长大后要做医生、做律师、做科学家。
不好好学习,
以后就和那谁谁谁一样,
去扫大街。
或者就和门口那谁谁谁一样,
只能卖个包子。
这种教育的偏见,
不仅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差生巨大的误导,
而且很容易让孩子看不起“那谁谁谁”。
这是许易不想看见的。
人的出身或有高低,
但是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
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如果每个人都去做科学家了,
那么请问:
科学家们吃什么呢?
没有农民伯伯的辛勤耕种,大家都喝西北风吗?
没有建筑工人的流血流汗,
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又从哪来呢?
你可以教导孩子,
去追求更适合他的路。
但绝对不能拉踩其他的工种和行业。
许易说到这里,
故意停顿了十几秒,
好让郭子卫小朋友消化这番话。
紧接着,
他才步入正题,道:
“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呢?”
“这个问题,没有捷径。”
“首先,你要用功学习。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凡是你感兴趣的知识,都要好好学。这可以增长你的见闻,丰富你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