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作为拥有大智慧的传奇总师,祝老对底下人的了解,就像对国情那般了解。
他知道,就算赶走这批人,还是会来另一批这样的人。
与其左右磨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不如统筹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所以,在马伯铭送上问题后,他顿了顿,反倒是不着急地回答道:
“坦克,是我们陆军装备各种技术的集大成者。”
“系统极为庞杂,几乎涵盖了车辆、弹药、光电等全部专业。”
“但你们还记得吗?”
“我的履历中,就从来没有过坦克、装甲兵专业的背景。”
“甚至那时候我都66岁离休了。”
“可偏偏,组织上给了我这个任务,让我出任我国第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我再三推辞不过,就接下了这个担子。”
“那时候啊,我的办公室就在原三代坦克设计师傅老的隔壁,他也像你马伯铭现在那样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我一个对坦克专业不了解的外行人,会出任这个位置。”
“我当时就只说了一句我打仗过,用过,熟悉。”
“当然,那位小专家和我不一样,他并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可是,从他研发出的各项武器装备中就能发现,他的军工设计思路,既贴切实战,又妙到毫巅,这是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他对战争和陆军的理解,是先进深刻的,也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
......
祝老不紧不慢地缓缓讲道。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阐述,却没有一句废话。
有理有据,堪称经典。
“大家还记得咱们9910项目组,刚开始研制第三代坦克时候的情况吗?”
“那时候,我们还在‘五轮’魔改,漂亮国、汉森国、大毛子的新一代主战坦克都开始列装部队了。咱们还在一代徘徊,他们却是三代的列装。”
“这中间差了整整两代的技术代差。”
“还记得我当时在央妈采访时说的话吗?”
“我说‘新研发出来的坦克,去追求打个平手有个屁用,必须得能把它们都打掉!’”
“两代的技术差距,西方媒体评价说得需要三十年,但我们做到了。”
“就像那位小专家的卫士新型火箭炮,追平了世界主流水平!”
“说起这,咱们都是抬高了自己,我们是追平世界主流水平,人家现在是世界第一。”
.........
祝老话里有话,抬了一手。
但在场谁都不是脑子不好的人,听得懂。
“咱们是个大班子,副总设计师及以上的脱产科研工作者,就有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