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城在人在(1 / 2)

朝堂之上,李靖正讲述着发生在松州的战斗情形,他转述着从三位主要将领那里听来的一切细节!

三千精兵中,仅存十人生还,城门被破,便拆了家家户户的门板,拼凑起来守卫城池。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士兵们用身体筑成防线,誓死守护,城在人在,人亡城犹立。

人手不足时,便释放囚犯参与作战。

即使城池沦陷,也要退守到城市的主要街道上,最终等到援军的到来。

三千勇士换来了四万敌人的陨落,百姓无一无辜丧命。这一战,展现了大唐的威严,彰显了汉族将士的铮铮铁骨。

李世民听着,站起身来,他那两撇胡须轻轻颤抖,锐利的眼中泛起点点泪光。

程咬金、尉迟恭、李绩、张士贵、李君羡等一众将领,就连守护殿堂四方的金吾卫,也都眼眶泛红。

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一年间竟经历了近二十场战役,这需要何等的坚韧意志支撑他前行。

众人过去的目光多聚焦于西部边疆的战斗,为开拓丝绸之路的勇士们喝彩鼓劲。

却未曾深思,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独自坚守边疆的守护者,让他们能安心经营西域,无后顾之忧!

“妙哉,真是个了不起的后起之秀,出自千古名门弘农杨氏!”

“李爱卿,那位年轻的爱卿可否已在殿外等候旨意?”

“快,宣他上殿,我要亲自好好嘉奖他。”

李世民热切地对着李靖说。

“这...”

李靖感到有些为难,尽管他不喜欢卷入朝堂纷争,但他清楚,杨奇好主动辞官之举背后的含义非同小可。

朝堂之内,是非曲直全凭一张嘴!

辞官本属寻常,若平庸无为则辞去亦无妨,既无功也无过,辞了也就罢了。

但,立下赫赫战功后,不待朝廷封赏便辞官,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怎么,小子,你觉得我李世民不足以重视吗?

怎么,小子,你立了大功却不接受封赏,是不是觉得我李世民不够格?

李靖明白,大唐一路走来,李世民的自尊心有所膨胀。犯错必惩,立功必赏。拒绝赏赐,他定然不会高兴。

难,难以启齿,若那些书生气十足的老学者再给他扣上一个“私利忘公”的帽子。

那可真是将大功变为大过了!

不单是李世民有这样的忧虑,隶属于天策府的各位将领也同样忧心忡忡。

武将行列中,侯君集与位居文官第二的国舅长孙无忌相视一眼,点点头,仿佛达成了某种共识。

他们都等着,看李靖如何解释此事。

“李爱卿,那年轻爱卿现在何处?”

“难道,他受了重伤?”

“若真如此,当令太医院全力救治,并另派使者请孙思邈孙神医前来医治。如此青年才俊,大唐不可失。”

李世民话音刚落,李靖再次蹙眉。

而侯君集和长孙无忌则淡然一笑。

因为,李世民如此看重那位年轻爱卿,而这位爱卿却不肯领情!

这种巨大反差,很容易将大功变为大过。

唉!

李靖也懒得再纠结,大不了带领所有人替他求情便是。

“陛下,他战后便辞官了!”

啊????

李世民一听,当场愣住。

他都已经站起身来,想着站得高一些,以便年轻爱卿上阶时能更快看清他的面容。

这无疑是给了他当头一棒。

李世民坐回龙椅,声音都低沉了几分,严肃且带些怒意地说:“他为何辞官,是谁准许他辞官的?”

李靖望向侯君集:“是兵部尚书侯君集侯大人批准的。”

李世民那锐利的眼神转向侯君集:“为何?”

侯君集为了叙述得更加生动,直接起身走到中央,拱手道:“陛下!”

“微臣,不忍见他继续担任边疆守将。”

“记得各路豪杰相争之时,杨松老将军毅然率杨家子弟前往幽州抵御突厥,抵御高句丽。”

最新小说: 开局无限资金,今天也在努力花钱 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人在吞噬,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八零]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 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 贱妾 都市:我的情绪银行 明月昭昭:禁欲影卫的黑化 高岭竹马竟是我暗恋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