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之后大婚?”
路顺风看着顾长顺送来的婚书,一脸惊讶:“这也太……快了吧?”
“姑爷有所不知!”
顾长顺满脸堆笑道:“您和小姐的八字,六天之后是大吉之日,若是误了大吉之日,明年姑爷犯太岁,后年没有吉日,最快也要三年之后。”
路顺风正嫌沈孟娘年龄小:“三年就三年呗!”
“婚期已定,姑爷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顾长顺可不敢在这事上面乱说话,直接把婚书递给路顺风,告辞而去。
六天时间,实在太紧了。
为了路顺风的大婚,路顺风家里的建房子的工作,只能暂时停下来,要不然乱糟糟的成什么样子?
婚礼古往今来的婚礼,都有一个相同的流程,大宴宾客,也需要主家筹备喜宴。
作为路顺风事实上上的管家,宋献策望着路顺风道:“路公子,您准备办多少银子的席面?”
明朝的经济发展和宴饮风尚也影响了酒席的价格。明朝中后期,宴饮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以酒会友。
如果普通百姓结婚,席面可能是三四钱银子,好一点需要七八钱,再好一点,就是一两多银子。
席面这种东西,价格浮动范围非常大,就像酒,市面上就有五十多种,从一坛十几文至几十两银子不等。
路顺风对此还真不太清楚:“宋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多,你以为我需要办多少钱的席面?”
宋献策沉吟道:“以路公子的身份,不能太寒酸!宋某以为,每桌应该不低于一两五钱银子!”
“是啊!”
路顺风点点头道:“那就准备二两银子每桌,就按十桌准备!”
路顺风原本以为自己在这个时代,没有亲人,也没有什么朋友,随便摆个十桌,把他的庄户全部请了就行了,了不起就是沈家庄的庄户也过来参加婚礼。
路顺风自己喂的猪太小,原本还有一些一百多斤的猪,不过都被杀掉吃肉了,现在只有种猪和母猪倒是大了,有将近两百斤,可问题是,路顺风也不舍得杀,不过婚礼,肯定需要宴请,除了鸡鸭和羊用自己庄园的。
猪肉和鱼肉以及蔬菜,则从外面购买。
路顺风也没有出面,此事交给宋献策带着吴山和李林办理。
此时的宋献策在路顺风家里也不提出离开,路顺风自然也不惯着宋献策,吃我的饭,就要给我干活。
发给青壮赏钱,抚恤金,以及土豆和红薯的赏赐,包括现在购买豆秸秆,以及盖房子需要的工具,材料,都是让宋献策支配。
宋献策现在几乎成了路顺风的管家,当然他还没有这个管家的名义。
虽然宋献策跟随路顺风的时间短,可问题是路顺风实在是没有人手可用,吴山和李林虽然识字,却有限,而且算学非常一般。
宋献策的算术非常好,而且不用笔算,也不用珠算,全凭心算,偏偏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宋献策带着吴山和李林前往王家集,买了一头猪一百八十余斤的猪,以及以八钱银子每石粮食的价格,采购了一百二十石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