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其中二十石麦子磨成面粉,随后陆续采买一些蔬菜和油,还有锅碗瓢盆之类的用具。
路顺风以为准备十桌,杀一头猪就可以让大家吃得满嘴流油。
崇祯三年九月初六,吴山大吼道:“吉时到,迎亲!”
“噼里啪啦……”
随着鞭炮声响起,唢呐班子吹吹打打。
路顺风的十六名庄户,都身穿大红色的吉服,路虎牵扯一匹枣红马,路顺风骑术可真不行,只能让路虎牵着马,以路虎的力气,这匹马即使受惊了,也伤不了路顺风。
一辆披红挂彩的马车,浩浩荡荡朝着沈家庄。
就在路顺风前往沈家庄迎亲的时候,陆续有客人到来。
左右不过两三里地,也非常快,王家集的王润泽王员外就临时充当了司仪,负责主持这个仪式。随着路顺风来到沈家大院,?院子里吹吹打打起来,乐手也是附近村民,红白喜事都找他们伴奏。
听到乐声,王润泽前往院内与沈伯筠商谈,经过反复商谈,双方同意后,开始放鞭炮催嫁。
没有什么拦婚,也没有哭嫁,路顺风搀扶沈孟娘出来。
?沈孟娘却穿着绿色婚服,跟路顺风的红衣服相搭。
红男绿女,传统颜色。
明朝的婚礼与后世不同,虽然都是清晨迎亲,婚礼却是在黄昏举行,“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一般为下午或傍晚。
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路顺风顺利地将沈孟娘这个新娘子接了回来,去的时候,十六个人,回来的时候,就就成了庞大的队伍。
这些人则带着沈孟娘的嫁妆,其中包括十六担,衣、鞋、住、行、婚、桑、绫、罗、农、工这十个方面的东西,虽然没有十里红妆,但是一里多肯定是有的。
当路顺风来到路顺风家的时候,发现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有,看上去至少三四百人。
“王家集王员外祝贺路公子大婚,贺仪六两银子!”
“何刘庄何员外祝贺路公子大婚,贺仪十两银子!”
“元城县令孙大人,祝贺路公子大婚,贺仪二十两银子,砚台一副!”
“元城县教谕钱大人,祝贺路公子大婚,贺诗一首,字画一副。”
“元城县壮班头王景义,祝贺路公子大婚,贺仪八两银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抵达沈家庄,虽然孙晋这个县令并没有亲自到场,却让人送来了二十两礼金,随着县令出面,三班六房书吏,几乎都拿出了贺仪,连周围的地主也纷纷祝贺。
来到的客人很多人,路顺风别说见都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过名字。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来了,自然要笑脸相迎。
路顺风满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
宋献策在一旁解释道:“有可能是路公子之前挺身而出,护卫乡里,这些地主感觉路公子英雄了得,结个善缘!”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