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见陈峰一直在门口站立。
并时不时看向正在进行训练的人群,便皱着眉头走了过去询问:
“同志,您是什么人?来这儿有何事?”
陈峰微笑着回答:
“你好,我叫陈峰,是来报道的,只不过现在还在等人。”
那年轻人听了“哦”了一声,略显羞涩地说:
“原来是等人啊,刚才看你四处张望,我还以为你是敌特分子呢。”
“你的警觉性挺高嘛,怎么称呼您呢?”
说着,陈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香烟,递给他一根。
年轻工作人员连连摆手:
“我不抽烟,这烟太高档了。”
“对了,我叫庄林,我是刚来的新人,这才上班第三天。”
陈峰伸手道:“那我们就相互认识一下吧。”
“我也是分配到保卫科工作的,今后还请您多多关照呢。”
庄林脸微微泛红地回答:
“我哪敢关照您啊,咱们上面还有小组长和队长呢。”
陈峰觉得这位庄林小同志十分讨喜。
估计年龄和自己相仿。
随着一阵汽车喇叭声响起。
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大门口。
后座探出了一个圆脸阔耳的中年人的头颅。
朝着陈峰笑着说道:
“小峰,你已经到了啊,快上车。”
“来了,杨叔。”
陈峰朝庄林打个招呼后。
便绕过车头,从另一侧登上了吉普车。
目送吉普车驶入大门。
庄林才意识到原来陈峰等待的人正是杨厂长。
“你早就到了吗?不用这么早来,你们年轻人需要充足的睡眠。”
杨承启亲切地说道。
陈峰笑着回答:
“没待太久,我顺路先来看看这里的路线,省得以后找不到路。”
杨承启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又问:
“住的地方都安排妥当了吗?还习惯吗?”
“都已经安排好了,住在南锣鼓巷五号院。”
“这些年来我一直居无定所,适应能力倒也练出来了。”
陈峰答道。
杨承启带着些愧疚之情说:
“这些年让你受苦了,这也怪我们,始终没能找到你的养父母。”
“还好有缘分,有位战友无意间看见了你的名字。”
“据说是1958年大洪水之后,你养父母应该是搬了家。”
“虽然距离应该不远,但我已经托付当地同志继续寻找线索。”
“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谢谢杨叔。”
陈峰感激地回应道。
杨承启挥手示意不用客气,并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