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连年干旱,国库空虚,依您的性子,还不把奏折堆满阿耶的案几?”
李泰并不知道此刻有人就在不远处站着。
李世民得知李泰这两日没去上课立马来到国子监。
听李泰说到了突厥,心生好奇。
李世民心中很吃惊,青雀怎么知道他要打突厥?
还扬言今年秋天发兵。
李世民也只是跟几个大臣提过,他自己都不确定何时发兵。
魏征突然站起身,“殿下怎知此事?”
陛下应该不会说的,那越王点下又是如何知道的?
如果一个孩子都知道此事,那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魏伯伯莫急,不是旁人告诉我的,是我猜的。”
“阿耶吃了那么大亏,迟早是要收拾颉利的。”
听了这话,魏征才坐了下来。
“陛下的心思老夫也明白,只是,如若对突厥发兵,百姓必受战乱之苦。”
“不打突厥,难道百姓就不受苦了吗?”
魏征被问的愣住了!
突厥以游牧为主,不事农桑。
每逢秋收之际,就纵兵抢劫,边关百姓深受其苦。
渭水之盟后,颉利可汗兵强马壮,屡次南侵。
李世民处处忍让,大唐颜面尽失。
只有消灭突厥,震慑宵小,让世人皆知大唐不可欺。
边关稳定,百姓才能休养生息。
“阿耶想要的可不仅仅是雪耻,而是想要彻底解决突厥问题。”
李世民心里有股暖意,还是青雀懂朕的心思。
那些大臣只会跟朕掉书袋,完全不理解朕。
“殿下觉得应该打?殿下有所不知,这突厥打下来容易,可打下来可不好管啊。”
“突厥我还是了解一二的,此事倒也不难。”
“如果处理的好,突厥可以变成我大唐的粮仓。”
李世民耳朵都竖起来了。
突厥在漠北之地,漠北荒凉,地域广袤,着实不好管理。
李世民一直为这事烦恼,李泰这么个孩子居然有办法,心里也是好奇。
“还请殿下赐教。”
“本王这儿有上中下三策?”
“三策?”
“至于这下策也简单,打完以后再扶植一个听话的人。”
李世民点点头,这办法倒是中规中矩。
册立新可汗是最省事的,发一道圣旨即可。
至少会消停个五年,可五年之后呢?
“只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早晚还会生出狼子野心。所以阿耶不会这么办的。”
魏征认同李泰的说法。
只是这已经是他目前能想出来最好的办法了。
李泰说得有些口渴,喝了口茶。
“中策嘛,就是用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只是理论上的,没有实践过,能不能行不好说。
李泰也是跟魏征吹吹牛,至于有没有用还得试过才知道。
反正短时间内无法验证,这也是李泰将其定为中策的原因。
经济手段?
李世民从来没听说这个词,他往前挪了挪,想要听的更清楚一些。
“何为经济手段?”
“就是开市,与突厥进行交易。突厥缺粮,咱们就卖粮,他们缺酒,咱们就卖酒。”
“这岂不是资敌?”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