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孩儿对不住你。”
“别说这些了,朕老了,不想再提过去伤心事。不过有一点你要答应朕。”
“不管将来如何,一定要保住青雀的性命。”
“是。”
李渊倒也干脆,说完就直接走了,去了宏义宫。
李世民有些感慨,他差点把事情搞砸了。
若不是李泰,今天怕是不好收场。
今日,李世民终于可以住进太极宫了。
第二日,李泰依旧没有去上课,李世民在忙着打突厥,暂时没空管他。
凉亭里,李泰正喝着茶。
国子监博士孔颖达来了,真是喝茶都不让清净会,怎么总是来些老头?
这孔老头儿来干嘛?
之前不会就是他告状的吧?
孔颖达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慢悠悠的喝了一口。
“越王殿下,近几日为何不去上课?”
“那些书过于无聊,本王已经记住了,少学几日也无妨。”
“再者,夫子的水平也确实一般般。”
“殿下这话倒是有些狂妄了。”
孔颖达鼻子都气歪了!
国子监集中了整个大唐最有名的大儒。
放眼大唐,就没有比国子监更好的学堂。
被一个小孩子鄙视,这孔颖达不能忍。
“那本王倒是想请教孔老。魏晋之后,天下分裂,南北对峙,儒学也一分为二,有南学与北学之别。”
作为首屈一指的大儒,孔颖达自然是知道的。
南儒推崇心学、气学,心学重在强调修身养性。
气学则着重于自然、阴阳五行。
北儒强调传承,注重规制。
南儒强调实践和实用,而北儒则注重研究。
“敢问孔老,这南学与北学,本王应该听谁的?”
“这……南学与北学各有千秋,应该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就是说孔老也说不准喽?”
“既然儒家自己人都自相矛盾,我这样的孩子岂能分辨对错?”
“本王也不知道该信谁,还不如不学。”
“越王殿下真是见识多广,老臣佩服。不过,殿下的话未免过激。”
“纵然儒学经义多有矛盾之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话更是大谬,陛下治理朝政还不是靠这些读书人?”
这句话,李泰倒是说过,没想到这个老头儿也知道。
“本王以为,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孔颖达激动了。
孔颖达喘气声都变粗了,反复在心里念着四句话。
杯子里的茶撒了都没察觉。
这不就是自己读书的目标吗?
这就是自己的宏愿啊,没想到越王居然也有如此抱负。
“殿下,这四句话让老夫醍醐灌顶啊,殿下大才。”
孔颖达一改刚才的态度,给李泰行了一礼。
“只是老夫不解,为何殿下又说书生无用?”
“本王说的书生并非是说读书人,而是指书呆子。”
“宿国公程咬金大字不识一筐,却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三国时的马谡颇有才名,结果纸上谈兵,痛失街亭,落得个被诸葛亮砍头的下场。”
“本王并非说读书无用,而是不能死读书,读书重要,实践更重要!”
“敌人来了,总不能用书本打败敌人,百姓饿了,书本也不能多种出一粒粮食。”
“那诸葛亮也是书生,坐家中而知天下大势。”
“孔老可知为何刘备要三顾茅庐?”
“自然为了诸葛亮的才学。”
“错,是因为诸葛亮前两次都不在家!”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