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耶,我近日偶得制盐之术,制出的盐不仅更细,而且更便宜。”
“你还会制盐之法?”
李世民咋那么也想不到李泰怎么会制盐的。
如果真如李泰所说,这征盐税之事可行。
“自然是会的。若阿耶给我些本钱,孩儿立马大量生产细盐,我愿意交大唐第一笔盐税。”
“好。这生意朕要了。”
李世民仿佛看到了小钱钱在向他招手,丝毫不顾形象。
李世民登基后,天灾不断,国库没钱,就没有一天是不穷的。
这时听到钱,哪儿还坐得住。
“那阿耶,你先给我十万贯,我给您三成股。”
“三成?不行,至少八成。”
“阿耶,这买卖孩儿一个人也做不了。”
“这制盐之法也是孩儿的,您要这么多,这生意就没法做,最多五成。”
李泰心里不爽了,想得挺美,都给你了,我喝西北风啊?
“五成就五成吧。”
“十万贯。”
“钱,你先自己想办法,朕现在没钱。”
“那你也不能空手套白狼啊,这五成的股就不能给您。”
想得真美,还想白嫖。
“青雀,你怕是不知道经商需要什么吧?”
李泰突然想起来了,唐朝的货物流通的有公验或过所。
也就是通行证,只要是关卡都得查验。
李世民如果不给他这个通行证,他的盐哪儿也去不了。
没办法,李泰只能妥协了。
“阿耶,刚才跟您开玩笑呢,五成就五成。”
房玄龄眼珠子一转,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陛下,自古以来,盐铁皆是官营,不若恢复盐铁专营。”
“这……”
李世民不喜欢这个主意。
如果是跟李泰合作,那钱就是内库的,是李世民的私房钱。
如果官营,那就全进了国库了。
李泰本以为李世民够狠了,没想到来个更狠的!
直接把生意抢过去了,这怎么行。
“房伯伯此言差矣,自管仲以来,虽有官营之制,却多有反复。”
“东汉更是废除了盐铁专营之法,就是因为此法虽有利,但亦有弊端。”
“弊端?”
“这第一个弊端,盐铁官营后,铁器往往规格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州府的实际情况。”
“其二,官府往往会摊派,强迫百姓够买,最后还是百姓受苦。”
“其三,若是官吏不负责,那还不是坑了百姓?”
在历史上,盐铁专营制度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只是今天李泰绝对不能让房玄龄把这生意抢走。
“虽有弊端,但亦有利。”
“可是,制盐之法在我手里。”
房玄龄没脾气了。
想要赚这个钱,还真缺不了李泰。
总不能去找世家要制盐之法吧?
想想都不可能。
“殿下,不知道盐税一年能有多少?”
这么重要的事情现在才想起来问了。
“盐税一年至少上百万贯。”
李泰其实已经说少了。
“上百万贯?”
李世民知道盐税不会少,但没想到会这么多。
国库每年收入也不到2000万贯。
“只多不少。”
得到李泰的肯定,李世民和房杜二人都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