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郭标的观念有点受不了,他又追问了一句:"那你真是因为朝廷只给90石的工资,每天才工作到酉时就下班?!"
叶蕴尘耸了耸肩,说:"不是这样的话会怎样?"
"拿了国家的钱,就得为国家办事。国家只给我这点薪水,那我就只干份内的活儿,有什么不对的吗?!"
老人这时已经吃掉了一串肉串,听到叶蕴尘的话,忍不住反驳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让衙役们晚上巡逻呢?他们的工资更低,按你的理论,应该更早回家休息吧?!"
"我们家公子可是给了他们加班费的,他们得到的钱其实比我家公子还多。"后面的侍女忍不住说道。
这下子,郭标和老人都愣住了。
什么?!
小小的衙役拿的工资居然比正牌七品县令还高?!
你这是在逗我吗?!
嗯。
一定是!!!
老郭头和郭标虽然从未听说过"加班费"这个词,但也能大致猜到是什么意思。
啥?!
县老爷使唤那些最底层的小吏,居然还要给他们额外的钱?
而且他们的收入竟然比县老爷还高?!
这是什么怪事?!
在明朝。
不!
应该说是在夏国古代,衙门里的小吏和衙役地位很低下。
别看他们在老百姓面前趾高气扬,但实际上他们的社会地位还不如普通百姓高。
士、农、工、商四大社会等级里,小吏可排不进去。
特别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小吏的地位变得更低了。
这大概和老朱年轻时的经历有关吧?
大家都知道,老朱出身贫苦,可谓是一碗饭起家,最终建立了一个国家。
因此在造反之前,他受尽了官府的欺负。
而代表官府欺压百姓的往往就是这些衙门里的小吏和衙役。
所以老朱对这些人非常讨厌。
但古代皇权不能直接管到乡下,地方治理又离不开这些小吏的帮助。
因此,朱元璋采取了一边使用一边打压的策略。
要怎样打压他们呢?
其中一个显著的措施就是禁止小吏及其后代参加科举考试(书吏不在限制范围内,主要是针对衙役、牢头、刽子手、讼棍、仵作等人)。
要知道,科举考试是夏国古代的一大创新,也是普通百姓提升阶层的主要途径之一(另一个方法是造反,但成功概率极低)。如今朱元璋不让这些小吏的后代参加科举,等于掐断了他们的晋升之路。
官员们通常也不会把这些小吏当人看,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掌握生杀大权。
当然也有例外。
有些时候,小吏勾结在一起架空官员权力,让其变成傀儡。
但这只是个别情况。
这已经成了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
所以老郭头和郭标听到婵儿这番话后,才会这么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