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改革,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风险谁来承担?
“这样……真的能行吗?”
终于,又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带着浓重的忧虑,忍不住提出了疑问。
一直沉默的陈岩石,此刻眼神骤然一凛。
机会!
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再次出现了。
赵立春刚刚用“吹空调”的问题,巧妙地转移了焦点,让他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憋了一肚子火。
现在,这个“放权让利”的提法,听起来美好,却充满了潜在的风险。
这正是他可以再次发起攻击的突破口。
“赵市长!”
他几乎是立刻接上了话头,不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
“照你这么说,放权给企业,让企业自主经营,那国家的计划指导还要不要?”
“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定价,利润分配,如果国家不能有效掌控,完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这市场岂不是要乱套?”
“如果因为放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滋生贪污腐败,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你承担得起吗?”
陈岩石目光灼灼地盯着赵立春。
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责任问题。
赵立春迎着陈岩石几乎要喷火的目光,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甚至嘴角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老同志,还是这么急脾气。
不过,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端起茶杯,再次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茶水,仿佛在品味什么佳酿。
这个从容不迫的动作,无形中又将陈岩石积攒起来的气势压下去几分。
放下茶杯,他才缓缓开口。
“陈岩石同志,稍安勿躁嘛。”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非常关键。”
他先是肯定了陈岩石的疑问,缓和了对抗的气氛。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详细阐述的第二个议题。”
“也就是,在放权让利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我们放权,不是彻底放任不管。”
“我们让利,也不是损害国家利益。”
“改革,必须是有序的,可控的。”
“我们要确保国营企业在改革后,依然能够保持盈利能力,保持在关键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
“这是底线,绝不能动摇。”
“同时,我们更要保障广大工人的切身利益,不能因为改革,就让他们丢了饭碗,失了保障。”
这番话,让会议室里不少担心改革会冲击现有工人福利的领导,暗暗松了口气。
赵立春顿了顿,给了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
然后,他抛出了具体的措施。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行劳动合同制。”
“改变过去那种大锅饭、铁饭碗的模式,从企业内部,重组雇佣和用工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所以我提议,京州的改革,可以按照我刚才提出的思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推进。”
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两个既要,又要”的核心思想:既要放权让利搞活经济,又要确保国有主体地位和工人利益。
这套组合拳,逻辑严密,考虑周全,既有大胆突破,又有底线保障。
会议进行到这里,风向已经彻底转变。
原本一场可能因“空调事件”而起的,针对赵立春个人的问责会、批判会,竟然峰回路转。
变成了赵立春阐述其宏大改革蓝图,展现其远见卓识和施政魄力的绝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