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国的办公室内,空气似乎还残留着刚才谈话的余温。
梁群峰已经离开,但那份无声的政治默契,如同沉淀的茶渣,留在了安静的空间里。
钟正国指尖轻点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这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目光深邃,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赵立春。
这个名字,以及其代表的激进改革思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他心中层层涟漪。
必须掌控住改革的方向盘。
不能让汉东这艘大船,偏离他预设的航道。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并且迅速成型。
他要召开一次省委会议。
议题,就是汉东省经济体制改革。
这不仅是对赵立春京州动作的回应,更是对整个汉东权力格局的一次摸底。
他需要借此机会,明确改革的主基调,将“稳妥”二字,牢牢刻印在汉东接下来的发展蓝图上。
更深层的目的,是试探。
试探省委常委会上那些同僚们的真实态度。
看看在改革这面大旗下,有多少人会选择站在他钟正国这一边,又有多少人会继续观望,或者倾向于省委书记李为民。
甚至是,暗中支持那个“过于激进”的赵立春。
每一次站队,都是未来权力天平上的一枚砝码。
他钟正国,需要提前看清这些砝码的归属。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按下一串短号。
“通知下去。”
“准备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议题方案,尽快拟定出来。”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电话那头传来恭敬的回应。
挂断电话,钟正国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
他很清楚,李为民是汉东名义上,也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
省委书记的权威,毋庸置疑。
但李为民的年龄,是他的劣势,也是钟正国的机会。
李为民的政治生涯,大概率将在汉东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画上句号。
即便日后调往京都,多半也是象征性的职务,远离权力的真正核心。
他钟正国不同。
他还年轻。
资历、能力、背景,都不缺。
只要稳住阵脚,接任李为民的省委书记职位,几乎是板上钉钉。
而以他目前的年龄和履历,未来的想象空间,远不止于汉东一省之地。
那真正的权力中枢,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所以,眼下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精准,走得稳健。
这次会议,就是他精心布下的一步棋。
……
与此同时,京州市委大楼。
市委书记王山的办公室内,气氛有些凝滞。
陈岩石像一头焦躁的困兽,在不算宽敞的空间里来回踱步。
他手腕上的老式手表,指针每一次跳动,似乎都在加剧他的不耐。
已经快四十分钟了。
他在这里磨了快四十分钟。
“王书记,不能再等了!”
陈岩石猛地停下脚步,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
“必须立刻召开市委会议!”
“赵立春上次在党组会上说的那些,完全是空中楼阁!”
“什么计划书,什么方案,我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