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走到白板前,拿起粉笔迅速画了一个架构图:“第一,拆分削减冗余部门。比如后勤处,现在光采购科就有三个,完全可以合并成一个。还有那些只管盖章不做事的行政部门,能裁的裁,能并的并。”
“第二,合并相关工厂。枪炮厂和弹药厂,原本就是紧密相连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独立的分厂?以后,它们将合并成武器制造总厂。”
“江厂长,这样大动干戈,怕是会引起混乱啊。”老厂长忧心忡忡地说。
“混乱只是一时的。”江晨握紧拳头,“我给大家三个月时间,完成改组。三个月后,我要看到一个效率翻倍、成本减半的新装备集团!”
散会后,江晨立刻前往车间。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要裁员,也不知道会不会裁到咱们头上。”一个年轻工人小声说。
“唉,咱们干了一辈子的活儿,要是没了工作,可怎么办?”一位老师傅愁眉苦脸。
江晨走到人群中间,大声说道:“工友们,我知道大家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我向你们保证,只要是有技术、肯干活的工人,集团永远有你们的位置!”
“那要是被裁了,我们怎么办?”有人喊道。
“集团会成立再就业培训中心。”江晨解释道,“给大家培训新的技能,安排到其他需要人的岗位。而且,改组后效率提高,订单增加,说不定还需要更多的工人!”
1949年8月5日,东北兵器工业集团的大门前所未有的热闹。
几辆军用吉普碾过厂区外的碎石路,扬起阵阵尘土。江晨站在新换的鎏金厂牌下,军装上的铜纽扣被阳光照得发亮,他抬手遮挡刺眼的光线,目光紧盯着车队驶来的方向。
”江厂长,留学生的车到了!“秘书小吴抱着一叠资料小跑过来,镜片上还沾着赶路时的汗珠。
随着刹车声响起,车门接连打开。
十三道身影陆续下车,他们穿着与厂区工人截然不同的呢子大衣、西装革履,手里提着印着外文的皮箱。
人群中,一名扎着麻花辫的女子尤为显眼,米白色针织衫衬得她气质温婉,正是林悠然,但江晨目光只是短暂停留,便笑着迎上前去。
”各位归国英才,我代表东北兵器工业集团,欢迎你们回家!“江晨张开双臂,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在这战火未熄的时刻,你们能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踏上归途,这份家国情怀,让我江晨敬佩!“
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留学生推了推镜片,操着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说道:”江厂长客气了。我们在国外日夜盼着祖国强大,如今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刀刃上,是我们的荣幸!“
”说得好!“江晨用力鼓掌,”咱们集团现在正在攻克坦克发动机、精密机床等核心技术,正需要你们这样掌握前沿知识的人才。稍后会根据各位的专业,安排到最关键的研发项目组!“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声的议论,林悠然轻声开口:”江厂长,我在麻省理工主修材料工程,尤其对合金钢热处理工艺有些研究......“
”那太好了!“江晨眼睛一亮,”我们的122毫米榴弹炮炮管,正卡在材料强度不足的瓶颈上,你的专业正好能派上用场!“他转头吩咐小吴:”带林工去材料实验室,把最新的研发资料整理出来。“
安排完众人,江晨拍了拍手提高音量:”同志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新的战场!咱们一起努力,让东北兵器工业集团造出能和列强媲美的武器!“
话音刚落,厂区内突然传来巨大的机械轰鸣声。江晨笑着解释:”这是新改造的冲压车间在调试设备,等正式投产,零件生产效率能提升三倍!“
在专人带领下,留学生们开始参观厂区。看着高耸的炼钢炉、运转的机床,有人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国内的工业基础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这只是开始。“江晨跟上队伍,”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的军工体系,从原材料到精密仪器,全部实现自主生产!“
1949年8月7日午后,东北兵器工业集团厂长办公室内,阳光透过积灰的玻璃窗斜斜洒落,在摊开的火炮设计图纸上投下斑驳光影。
江晨戴着老花镜,指尖轻轻划过图纸上精密的膛线参数,钢笔尖悬在修改处迟迟未落。
”江厂长?“门外传来叩门声,带着几分试探的沉稳。
”请进。“江晨头也不抬,直到脚步声在办公桌前停住,熟悉的军靴踏地声突然让他笔尖一顿。
缓缓摘下眼镜抬头的瞬间,两人目光相撞,空气仿佛凝固。
赵刚的手还保持着敬礼的姿势,镜片后的眼睛骤然睁大。
眼前这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头发凌乱的男人,竟与记忆中那个被押解的战俘身影重叠。
而江晨看着对方胸前崭新的政委徽章,喉结动了动,当年淮海战场上冰冷的枪口仿佛还抵在后脑。
”是你?“两人异口同声,又同时陷入沉默。
赵刚率先打破僵局,大步上前握住江晨的手,虎口处的老茧摩擦着:”真没想到!当年在战俘营见你摆弄破零件,还以为你是个机械师,谁能想到......“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武器图纸和专利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