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回握住那只带着硝烟气息的手,掌心微微发烫:“更没想到当年押着我走了二十里路的赵连长,如今成了我的搭档。”他指了指会客区的藤椅,”坐,喝杯茶。”
紫砂壶嘴腾起白雾时,赵刚才从重逢的震撼中回过神。
他放下搪瓷杯,金属底座磕在茶几上发出轻响:”实不相瞒,来之前上级反复叮嘱,说这东北兵器工业集团的厂长是个军工疯子,搞出的八一杠自动步枪让前线战士爱不释手,107火箭炮更是成了游击神器......“
他突然凑近,镜片后的目光灼灼,”那些真都是你的手笔?“
江晨往对方杯里续茶,蒸汽模糊了镜片:”赵政委谬赞了。八一杠是和苏联专家联合改进的成果,107火箭炮的雏形也是战士们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他望着窗外忙碌的车间,
”这里每一件武器,都是上千工人、技术骨干熬了无数个通宵的心血。“
赵刚却摇头轻笑,伸手点了点桌上的《膛线加工工艺改良方案》:”别谦虚。我在第二师时,有个老兵用着你设计的折叠刺刀,逢人就夸这玩意儿捅进敌人身体,抽出来都不带卡肉的。“
他顿了顿,神色转为郑重,”能把理论变成让战士们信赖的武器,这份本事,整个军工系统都找不出几个。“
江晨摩挲着茶杯边缘,陶瓷上的釉面被磨得温润:”当年在战俘营,你说过好钢要打造成刀刃。现在,咱们终于有机会把这句话变成现实了。“
赵刚闻言身体前倾,军装上的铜扣碰出轻响:”正是如此!我来之前研究过集团资料,咱们现在的年产量连苏联的零头都不到。但只要把你的技术、工人的干劲,再加上政工工作凝聚起来......“
他猛地握拳,”不出五年,定能造出世界顶尖的装备!“
窗外突然传来尖锐的汽笛声,远处车间腾起一团白雾。
江晨走到窗边,指着正在吊装的巨型机床:”这是缴获的精密镗床,明天就能安装调试。等它运转起来,坦克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精度能提升三个等级。“
赵刚跟过去,望着厂区内穿梭的工程车和忙碌的工人:”不过改组的事还得抓紧。昨天走访时,有老工人说宁守旧机器吃大锅饭,不愿学新技术饿肚子。这种思想......“
”所以才需要你这位思想改造专家。“江晨转身时嘴角带笑,”记得淮海战役押解路上,你给我讲的那些革命故事吗?现在该轮到你给工人们上上课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大笑出声。笑声中,赵刚突然收起笑容,正色道:”说真的,江晨。上面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你,肯定经过了层层审查。但我还是想多问一句——从战俘到厂长,这中间......“
”这中间有组织的信任,也有无数人的帮助。“江晨走到保险箱前,取出一份泛黄的文件,”你看,这是当年战俘营指导员写的推荐信,说我虽身陷囹圄,却心怀家国。“
他将文件轻轻放在桌上,”其实我该谢谢你。要不是你当年在押解路上,给我讲前线战士缺枪少炮的事,我可能不会那么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
厂长办公室内,江晨和赵刚围坐在会议桌旁,桌上铺满了各类文件、图纸,宛如一幅等待着浓墨重彩描绘的画卷。
暖黄的灯光下,两人神情专注,全然未觉天色已暗。
“老赵,你看这人才培养计划。”江晨用红笔圈出文件上的一处内容,“咱们不仅要让留学生发挥专长,更得挖掘厂里工人的潜力。我打算设立技能竞赛,表现优异的工人能获得去国外深造的机会。”
赵刚摩挲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想法不错!不过眼下国际局势复杂,外派学习怕是困难重重。不如先在厂里办培训班,让留学生和老技师们搭配教学,理论实践两手抓。”
他顿了顿,拿起一旁的集团改组后的架构图,“而且,经过改组,各部门协作更紧密了,但人员之间的磨合还需加强,思想建设这一块儿得同步跟上。”
江晨点头,目光中满是认同:“你说得对。我正想和你商量,咱们可以组织些团建活动,像军事拉练、文艺晚会之类的,既能增强团队凝聚力,又能活跃氛围。”
1949年8月15日,东北兵器工业集团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中。
阴沉的天空仿佛也在为集团的困境而叹息,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阳光,让整个厂区显得格外昏暗。
江晨坐在厂长办公室里,眉头紧锁,手中那份物资短缺报告被攥得发皱。
报告上一个个红色的警示数据,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着他的心。
金属材料库存仅够维持三天,化工原料更是捉襟见肘,石油储备也即将见底。
这每一个数字都在宣告着集团面临的严峻危机,生产线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缺乏原材料而彻底瘫痪。
“砰!”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材料部部长周天生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焦虑,额头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眼镜歪斜地挂在鼻梁上,领带也乱糟糟的。
“江厂长!大事不好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抖,“三车间已经被迫停工了,其他车间也最多只能撑两天,要是再没有原材料,咱们整个集团可就全完了!”
江晨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快步走到窗边,目光望向厂区。曾经热闹非凡、机器轰鸣的车间,此刻却安静得可怕,只有寥寥几个工人在那里无奈地徘徊。
想到前线战士们还在浴血奋战,等着他们的武器装备,江晨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和焦急。
PS:更新到了,鲜花破100加更,评价票破30加更,求鲜花秋收藏求点数据支持下,还有人看的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