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泗水郡沛县的情况也是如此。
几乎与项梁起兵同时,沛县县令王斾见周边地区都反了,官吏多被杀死,异常地惊恐,就萌生了与殷通同样的想法:起兵反秦,保住身家性命。
但他也面临着和殷通一样的问题:身为朝廷命官,是秦人,是当地百姓的对立面。
为了取得百姓支持,王斾就找来当地人县掾萧何、主吏曹参商量对策。
萧何、曹参也认为,王斾是秦吏,沛县子弟不会听从号令。只有找当地豪杰辅助,才可成功。
于是,两人就向王斾推荐了刘邦。
刘邦是沛县封邑中阳里人,是泗上亭亭长。前不久,在向骊山送刑徒时,由于中途逃亡者很多,已交代不了差事,干脆将刑徒都释放了,自己也逃亡了。
萧何道:“如今,刘邦就隐身于芒砀山中,身边有一百多人。将他找来相助,沛人自然服气,大事可成。”
王斾觉得此法可行,就让萧曹二人去请刘邦。
可当刘邦的连襟樊哙将刘邦请来后,王斾听说刘邦手下有几百人后,心里就犯了嘀咕:县里的兵士只有一百多人,而且都是当地子弟,刘邦来了,自己很难控制住他们,刘邦和他们联合起来杀掉自己怎么办?想到这里,王斾异常惊恐,于是就出了昏招,关闭城门,不放刘邦进城。同时派人诛杀萧何、曹参,以绝后患。
萧何、曹参广有人脉,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情急之下,便缒城而出,去找刘邦。
王斾的反悔,并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随着刘邦射来的一封帛书,号召百姓不要为王斾白白送死,百姓果然杀了王斾,请刘邦入城。
如果王斾不变卦,推刘邦为主,或许可以保住性命。在当时的情势下,这是保住性命的唯一希望。
刘邦进城后,宣布起兵反秦。鉴于自己势力小,不敢妄自尊大,便自称沛公,以萧何、曹参、樊哙为助手,成为了众多反秦势力的一方。
称“公”,很耐人寻味。它可大可小,大则介于王、候之间,是一个很尊贵的身份;小则虽是一个尊称,却能彰显自己的社会影响。
称“沛公”,折射出刘邦丰富的社会阅历。他深知:出头椽子先烂,缩头乌龟无为。于是就给自己冠上了个伸缩自如的称号“沛公”。
在齐地,则发生了田儋起事,自称齐王之事。
当时,陈胜派部将周巿带兵攻取魏地。平定魏地后,兵锋又指向了齐地的临淄郡狄县。狄县县令史迪闻讯,下令闭城固守。
此时,齐国王族田儋和从弟田荣、田横就居住在城里。
田儋兄弟与项梁一样,都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都怀有恢复家族荣耀的壮志。他们都乐于调解邻里纠纷,为人排忧解难,颇有侠气,在社会上很有人望,被认为是能人。
如今陈胜的军队到了城下,田儋就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就和田荣、田横谋划复国之事。
第二天,田儋假称有一个奴仆犯了欺主之罪,令人将他捆绑起来,由几个年轻的家人押着,跟随自己来到县衙,请求县令接见,请他准许杀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