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评价(1 / 1)

他发现,这部小说虽然描写的是彼得堡底层小人物的悲苦生活,看似题材有些局限和阴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却是不容忽视的。作者对那些被社会遗忘和践踏的“小人物”所寄予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的无声控诉,都深深地触动了别林斯基这位以批判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评论家。

这与他一贯倡导的文学要关注现实、反映人民疾苦的观点,不谋而合。

随着阅读的深入,别林斯基完全被《穷人》这部小说所吸引。他忘记了深夜的疲惫,忘记了对涅克ラ索夫打扰自己清梦的不满,甚至忘记了自己最初那种敷衍和审视的态度。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马卡尔与瓦尔瓦拉那悲惨而又感人的书信世界之中。

马卡尔·杰武什金的形象,在他的眼前活了起来。那个善良、敏感、自尊心极强,却又因为贫穷而饱受生活欺凌和他人白眼的小公务员,他的每一次欣喜,每一次失落,每一次内心的挣扎,都深深地触动了别林斯基的心弦。

他看到了作者对人物灵魂深处那些最隐秘、最幽微情感的精准洞察。他看到了作者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现实、毫不留情地揭示社会黑暗的勇气。这种勇气,在当时一片歌舞升平、粉饰太平的文坛,是何其珍贵。

当他读到马卡尔为了省下几个戈比为瓦尔瓦拉买礼物,自己却只能饿着肚子,或者为了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在信中强作欢颜,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体面”生活时,别林斯基感到一阵阵心酸。

当他读到瓦尔瓦拉在信中回忆自己不幸的童年,以及她是如何被亲戚虐待、被富家子弟诱骗,最终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时,别林斯基感到一阵阵愤怒。

而当他读到,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屈辱之后,瓦尔瓦拉为了生计,为了不再拖累善良的马卡尔,最终不得不含泪离开她唯一的朋友和精神支柱,嫁给那个她根本不爱的、粗俗不堪的富商贝科夫时,别林斯基感到一阵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马卡尔在得知瓦尔瓦拉即将离去时的那种绝望、无助和心碎,通过那封字字泣血的告别信,清晰地传递给了别林斯基。他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可怜的老文书,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对着瓦尔瓦拉留下的空椅子,老泪纵横的悲惨情景。

别林斯基猛地放下了手中的手稿,激动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感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血液在血管中奔涌。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充斥着他的胸膛,有震惊,有感动,有愤怒,更有难以抑制的狂喜。

他在狭小的书房里来回走动,脚步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踉跄。他口中喃喃自语,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天才。这绝对是天才之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天才之作。”

他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盯着桌上的那份手稿,仿佛那不是一叠普通的稿纸,而是一件闪耀着神圣光芒的艺术瑰宝。

“涅克拉索夫说得对。”他用力地挥了一下手臂,“一个新的果戈里出现了。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他比果戈里走得更远。果戈里更多的是讽刺和揭露,而这部作品,却充满了悲悯和温情。”

他从未想过,一部出自无名新人之手的小说,竟然能带给他如此强烈的震撼和如此深刻的感动。

这种感觉,他只在阅读果戈里的《死魂灵》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时体验过。

这个名叫陀耶斯基的年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别林斯基彻夜未眠。他反复品读着《穷人》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越读越觉得回味无穷,越读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他一会儿为马卡尔的善良和天真而微笑,一会儿又为他的卑微和不幸而叹息。他一会儿惊叹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精准入微,一会儿又折服于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晨曦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了书房。别林斯基却丝毫没有感到困倦,反而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发现了一部足以改变俄国文坛格局的伟大作品。

他立刻走出书房,来到客厅。

只见涅克拉索夫正蜷缩在沙发上,身上胡乱地盖着一件外套,显然也是一夜未眠,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判决”。

看到别林斯基走出来,涅克拉索夫立刻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紧张地问道:“怎么样,维萨里昂?你看完了吗?觉得……觉得怎么样?”

别林斯基看着涅克拉索夫那副紧张而又期待的表情,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两位在俄国文坛举足轻重的巨擘,此刻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了彼此内心的激动和对这部作品的共同认可。

别林斯基快步走到涅克拉索夫面前,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用力地摇晃着,激动地说道:“尼古拉,我的朋友,你为俄国文学发现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一颗足以照亮整个时代的新星。”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赞赏。

“这个陀耶斯基,这个年轻人,”别林斯基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预言般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载入俄国文学的史册,与那些最伟大的名字并列在一起。这部《穷人》,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涅克拉索夫听到别林斯基如此之高的评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真的为俄国文坛发掘出了一位天才。

别林斯基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亲自为这部小说撰写一篇详细而深刻的评论文章,并且要将这篇文章发表在他主编的、在整个俄国都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祖国纪事》上。

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笔,用自己在文坛的声望,将这位横空出世的文学天才,将这部震撼人心的杰作,郑重地介绍给整个彼得堡,介绍给整个俄国文坛,介绍给所有热爱文学的读者。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俄国文学的未来,出现了一道真正的曙光。

伊凡·帕夫洛维奇在第二天一早,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来到了“曙光出版社”。他一夜都没有睡好,脑海中反复想着那部《穷人》手稿的命运。他不知道涅克拉索夫是否会看那部小说,更不知道别林斯基这位泰斗级的人物,会对一个无名新人的作品做出怎样的评价。

最新小说: 抢我姻缘?我躺赢当一品诰命夫人 民国:从抽到警局开始横扫乱世 重生1980:开局迎娶女知青 星芒启世:都市异途 最强小吃摊,别再给我送锦旗了! 惊悚典当铺,阴当失魂活当送命!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岁月知多少 魔改历史名臣:诸葛亮接受禅让! 在时光里遥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