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晏对大秦的官制也是一知半解,其实根本不知道政哥口中的匠作局是什么。
不过,既然政哥觉得可以,那肯定是可以的。
从来只有儿子坑爹,哪里有亲爹坑儿子的!
然而,跟着内侍登上马车,一路来到咸阳郊外,一座山头上的匠作局的时候。
赵晏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啊!
此刻,在赵晏眼前,是一座破破烂烂的院子。
院门上歪歪扭扭地挂着一副牌匾,上面书写着匠作局三个大字。
进了院门,就看到一群身着麻衣的人,懒懒散散的在院子里晒太阳。
看这些人,都是面黄肌瘦的,脸色都不是很好。
一些人坦胸露乳,露出胸口如同排骨一样的两行肋骨,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
赵晏身边的内侍,看到这个景象,立马就尖着嗓子喊了起来。
“都快起来,如此懒散,成什么样子!”
说着,他还冲了过去,对着这群人拳打脚踢。
内侍不过是一个宦官,说白了就是宗室的工具人,甚至还比不上一些珍贵点的工具。
但这内侍面对这些匠人的时候,却毫不客气。
可见,匠人们的地位有多低。
那内侍拳打脚踢一阵,赵晏也有些看不下去了。
毕竟,这些匠人对自己的计划有大用,一个个都算是宝贝疙瘩,可不能让他们对自己有意见。
他把那内侍叫过来,道:“都到地方了,你还不走,等着我请你吃午饭啊?”
那内侍腆着脸笑道:“小公子……”
“小什么公子,赶紧给我滚蛋!”
那内侍有点委屈,但是面对赵晏却不敢有什么意见。
如今赵晏混世小魔王的名号,都传遍了宫禁。
宫里下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宁愿得12罪陛下,也不要触怒小公子。
但小孩子的脾气,就跟六月的天一样,说变就变,谁能摸得准?
加上赵晏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如今一般人见到赵晏都是有多远躲多远。
这个内侍被政哥指派给了赵晏,也是躲不掉了。
这一路上他都小心伺候着,发现这个小公子也不是如同传言之中的那么能折腾嘛。
没想到,这印象到底还是只维持了一时三刻。
到了地方,小公子的小脸说变就变,居然直接翻脸了。
这内侍欲哭无泪,也不敢问赵晏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没办法,他只能告辞离开。
然而,刚刚走出院门,登上马车,就听到赵晏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那马车是我的,不准你坐,你给我走回去!”
赶走了内侍,赵晏才扭过头来,笑眯眯地看着院子里的匠人们。
看到了赵晏刚才嚣张跋扈的举动,匠人们一个个都瑟瑟发抖。
站在那里,低着头都不敢说话。
“都抬起头来!”
看到这些匠人们蔫了吧唧的样子,赵晏就气不打一处来,喊了一声。
他身子小小的,但是声音却不小。
那些匠人们顿时齐刷刷抬起头来,脸上还带着惊恐之色。
赵晏不由得有些疑惑。
刚才那个内侍跟匠人们动手的时候,他们神情呆板,一个个的几乎都没有流露出什么情绪。
可是面对自己的时候,为啥这些人会这么害怕?
这有点过分啊……
他不知道,在匠人们眼里,他还真比刚才的那个内侍可怕多了。
从那个内侍口中,匠人们都知道了赵晏公子的身份。
而且他年龄又这么小,突然跑到匠作局。
别的不说,哪怕是伤到了一根毫毛,等待他们的恐怕都是灭顶之灾。
“谁是这里领头的?”赵晏开口问道。
匠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终,一个人走了出来。
他对着赵晏行了一礼,嘴巴动了动,没敢说话。
“你叫啥?”赵晏大大咧咧道。
那匠人一脸紧张之色,小声道:“回公子的话,小的叫荆,其实也不算领头的,就是年龄大了一些。”
赵晏看了看荆一头花白的头发,还有满脸的皱纹,好奇道:“你今年多大?”
“三十四了……”荆脸上扯出一个似乎是不好意思的笑容。
赵晏有些惊讶。
看荆这样子,说是有六十岁怕都有人信,没想到才三十多岁?
他又在匠人们身上来回扫视了一番,心里不由得有些失望。
这些匠人,跟自己想象中的貌似不太一样啊!
虽然赵晏知道这年头匠人的地位低下,很多都是贱籍。
就如同眼前的荆,只有名字,连个姓氏都没有。
但作为有一技之长而且是朝堂专用的匠人,纵然赶不上他记忆中那些牛气冲天被誉为大国工匠的顶级大佬,但起码的底气总应该有吧?
可眼前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一副双目无神的样子。
赵晏扭过头,把跟着自己来的徐良叫过来。
“这个匠作局是做什么的?”赵晏冲着徐良小声嘀咕道。
徐良躬着身子,苦笑道:“小公子,匠作局乃是少府下属。吕不韦改革少府,把匠作局大量匠人直接抽调入少府直接统属,匠作局因此就荒废下来。”
赵晏忍不住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父皇给我弄了一堆假的匠人糊弄我呢。”
徐良连连苦笑,没敢说话。
弄明白匠作局的来历,赵晏就心里有底了。
他倒是不觉得政哥是以次充好应付自己。
反而,他觉得现在匠作局的这些年纪颇大的匠人,用起来应该更趁手。
他看着荆,说道:“你们当初为什么没有去少府?”
荆脸色有些难看,道:“回公子,那个时候我们年龄尚幼,少府挑人,要求技艺出众或者身体强壮的。”
原来这一院子的匠人都是被人挑剩下的……
行了,也了解差不多了。
赵晏看了看,然后走到院子里面的一个一米来高的木头桩子前,轻松跳了上去。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自己吸引了过来,赵晏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们这些人,都是当初少府挑剩下的。我看你们这样子,要是没有别的机遇,恐怕也就领着微薄的俸禄,这么浑浑噩噩的厮混一辈子了吧?”
这话一出口,那些匠人们的脸色都变了。
当初吕不韦改革少府,他们被留在匠作局,随后逐渐被人彻底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