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很快,赵晏便赶往麒麟殿。

一进门,他便对政哥抱怨道:“父皇,水上乐园开工在即,我刚才还在和巨子商量准备的工作呢,您找我有啥事儿?”

看着赵晏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即便是顿若也忍不住摇了摇头。

听到赵晏这话,政哥脸上闪过一抹不忍之色。

随后,他便大手一挥,沉声道:“复建阿房宫之事,你觉得应当如何?”

赵晏疑惑地看着政哥,不知道他问自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顿了顿,政哥接着说道:“此事暂时停滞,如何?”

“哈?”赵晏愣住了。

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政哥答应了他一件事情之后,又反悔。

不过,转而赵晏就联想到最近的那些传言。

这年头,人的德行会影响到上天这种说法,其实挺有市场的。

自己是小公子,又得益于顿若这段时间卖力地帮自己造势。

以至于在很多百姓心中,赵晏在大秦居然也算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所以,赵晏失德和关中水患这两件事情,如今在百姓眼中真的就是一个因果关系,而且是铁证如山的那种。

在这种情况下,政哥也确实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

面对这种渔轮风潮,无非就是那几种手段。

要么将渔轮引导到别的地方,要么就是降压冷处理。

第一种是不可能了,毕竟大秦不像是后世,有完整的传媒平台,各种一线二线一大堆。

东家出了事儿,暴个西家的雷还能转移一下民众的注意力。

在大秦,如今赵晏就是顶流,而且是唯一的顶流。

关于他的负面渔轮已经形成如今这种汹涌的局面,转移视线这种办法根本行不通。

没办法,那只能是冷处理了。

12

你们不是说我复建阿房宫失德吗?

那好,我不建总可以吧?

不过,这在赵晏看来,压根也算不上是什么好办法。

他正寻思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搞一下事情呢。

政哥见到赵晏这副样子,还以为他被打击到了。

政哥不由得有些心疼。

他叹了口气,摸了摸赵晏的脑袋,说道:“民意如潮,不可违逆。朕答应你,停工也只是暂时的!”

赵晏摇了摇头。

他知道政哥是担心这件事情对自己影响太大,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心思。

毕竟,遭灾的虽然是关中,但是眼下传言已经传遍天下。

如果不及时解决,自己在大秦的名声就此就彻底毁了。

见赵晏摇头,政哥轻笑道:“你可是不愿?”

作为皇帝,实际上政哥见惯了人心险恶、云播诡谲。

如果这次的事情不是关系到赵晏,他肯定也不会如此紧张。

不过,在政哥眼中,这种事情往往是祸福相依的。

虽然赵晏这孩子能力不小,可一直以来总给人一种做事有些不着调的感觉。

上次他说要几天之内赚到大秦岁入的三分之一的钱财,政哥觉得他不脚踏实地,所以才和赵晏打赌。

打赌虽然输了,可政哥终究还是觉得赵晏做事情还是有一些不太稳重。

只不过,既然赵晏说到的事情都做到了,政哥也不好直接教育他。

这次天下谣传,针对赵晏。

政哥何尝不是想借着这次机会,告诉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朝堂之事,可不是有能力便能够百无禁忌的。

朝堂本来就是一个小社会,其中斗争之残酷、人心之险恶,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赵晏如果依仗才华就觉得可以横行无忌,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政哥希望,度过这次风波之后,赵晏能够意识到这些事情,并且日后变得聪明一些。

然而,对自己提出的复建阿房宫停工之事,赵晏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看起来有些不愿意?

“父皇,可是赈灾有难度?”

赵晏没有回答,而是问道。

现在,满天下都污蔑自己失德才导致关中遭灾。

赵晏知道,这玩意儿压根没地方去说理。

但他清楚一点,那便是这件事情的关键点,就在于赈灾得不得力,能不能帮助百姓平稳度过难关。

你们不是说因为我上天才会降下灾祸么?

那我把赈灾办得漂漂亮亮的,至少弥补了百姓们的损失,那你们还有什么屁话要讲?

政哥捏了捏眉心,说道:“关中水患,其余郡县也非丰年,无法调拨。唯一之计,便是动用敖仓之粮了。”

敖仓,是大秦最大的粮仓。

诸夏之民素来习惯未雨绸缪。

国家兴建粮仓,这是历来就有的制度。

《礼记》之中有“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的说法。

作为大秦的战略储备粮仓,敖仓的主要功能,实际上是担负国家大规模征召劳役或者是大规模用兵时候粮草的补充功能。

毕竟大秦现在还在休养生息的阶段,满天下就找不到几个每年所产粮食有所富余的郡县。

敖仓现在积累的那点粮食,还是这些年朝堂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尤其是现在政哥和王翦等人正在研究匈奴呢,如果动用了这个粮仓的粮食赈灾,恐怕其他事情都得往后拖一拖了。

赵晏有些奇怪地看着政哥。

“父皇,我觉得赈灾最重要的,乃是让灾民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只是给他们一些粮食,保证让他们饿不死,其实和什么都没做没什么区别。”

听到这话,政哥没有发怒,而是笑着问道:“那你觉得如何?”

以往赵晏每每有出人意料之言,就说明他有一些奇思妙想的思路了。

这种事情见得多了,政哥也不觉得赵晏是口出狂言了,反而有些期待赵晏的回答。

“以工代赈怎么样?”赵晏笑嘻嘻问道。

“何为以工代赈?”

赵晏一摊手,说道:“父皇,以工代赈就是朝堂在重建灾区的时候,受灾百姓亲自参与重建,以此来获取报酬。”

“这种事情,他们会愿意?”

这个时候,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顿若突然开口问道。

见赵晏看向自己,顿若苦笑道:“小公子,须知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什么都不做,就能够领到救济粮,为何还要做事才能够换取报酬?在臣看来,此策怕是不太能行得通。”

最新小说: 东宫娇妾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替嫁太子妃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南城亡事 探花 城南政北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