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01章 定军山下

001章 定军山下(2 / 2)

今年王平已经4岁了,在军中已经是一名老将。不仅如此,在汉中,在蜀汉的整个北部边境,实际上是蜀汉的最高将领。

丞相去世三年了,王平驻守汉中,兢兢业业,不敢怠慢。汉中是蜀汉受到威胁最大的方向,从西边的陇右诸郡,北边的秦岭关中,东边的魏兴上庸诸郡,魏军都可能攻击汉中。汉中一失,益州则失去北部屏障,距离败亡不远,所以王平丝毫不敢怠慢。

守卫之余,王平也曾经不时地打探周围魏军的消息,但是却没有采取行动。

大将军蒋琬这三年里,不时的进行尝试。

丞相去世后的次年,就派马岱北上,结果遇到魏军将领牛金的阻击,被斩首千余,大败而归。

随后派丞相赞扬的将领姜维姜伯约西出陇右羌胡之地,利用姜维深知羌人的特点,希望从那里找到机会,有所突破,也是向天下宣告“汉贼不两立,立志北伐”的决心,至少可以牵制魏军的军力。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满意,每年出动兵马不多,但也不少,大约万人上下,皆是徒劳无功,没有什么进展。

而且大军出动,粮草转运遥远,反而消耗了不少自己的积存,这让继承丞相遗志,满心北伐中原的大将军蒋琬只能叹息。

天不佑大汉,那个坐镇雍凉的魏军雍凉刺史郭淮,简直是蜀汉的魔咒,解也解不开。

正是如此,感觉三年里没有做任何事情的王平,决定带着自己的儿子王训,在几名随身亲卫的保护下,于寒食节这一天,从汉中治城南郑出发,赶到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去祭奠诸葛丞相。

三年来寸功未立,寸土未得,也没有丢失。其实主要原因还是丞相去后,曹魏以曹睿为代表的整个上层全部松了一口气,曹睿又是一个喜爱享乐之人,大兴土木,广采众女,根本不想进取了,这才是蜀魏相安无事的主要原因。

南郑离定军山不算远,仅有百里路程,沿着官道,骑快马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王平到了定军山,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匆匆在山下吃了一点,填饱肚子,几人便依着现有的小路往武侯墓而来。

依丞相遗言,武侯墓位于定军山的山脚下,周围岗峦起伏,山环水抱。虽然也是顺着山势而建,却不需要爬太多的山,只能算是岭,丘陵。

丞相下葬时,依照遗嘱,挖的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墓为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意。墓的四周没有围砌任何实物,只是用土高高堆起为覆斗形,高约十几尺。墓前一石碑,上刻“汉丞相诸葛孔明之墓”。也许是看着太为凄凉,人们在墓后种了两株古桂,已经长得高大,繁茂,浓荫如盖,称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

时令已经进入四月初,汉中的雨也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虽然不大,但如果不打雨伞,也会湿了衣服。如果是读书人见了,也许会想起风雨使人愁,激发不少诗兴灵感。可惜此时此地,既没有酒家,也没有牧童,没有杏花村,更没有多愁善感的诗人。王平是一员武将,风雨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根本无视的,所以一路行来,径直走向了武侯墓。

临近墓地,远远便看到有些人在祭拜。虽然是下着小雨,但是也没有能阻止人们的这一习惯。王平对此并不奇怪,拦住了准备清人的亲卫,让别人先祭拜。

丞相治理蜀中十三年,勤勉谨慎,亲力亲为,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积极积蓄粮草,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论是蜀汉,还是盟友孙吴,还是敌国曹魏,都是钦佩不已。无论是蜀中百姓,还是南中的蛮夷,都不忘丞相的恩德,所以时不时有人祭拜,特别是在寒食节这样的日子,更是不奇怪了。

时间过去不久,人们逐渐散去。却还是有人没有离去,似乎是待了许久,身上的衣服竟然已经打湿了。

王平感到奇怪,便慢慢走进,准备自己祭拜以后,劝慰一番。毕竟逝者已逝,生者还要前行。

却是见那人在祭拜后,站在墓前,久久不动,偶尔仰天长叹,

“归来兮,归来,不再归来。”言语间,不停的叹息,满满的惋惜之情。

王平没有太多文化,不懂这些话语,但是可以感觉到,这是在怀念丞相,而且非常的伤感。

那人边慨叹,边叹息。无非是叙说现在的蜀汉元气大伤,士卒士气低迷,将领信心不足,也是危难之际。虽有众多忠义之士,却无一人有足够威望敢于站出来主持大局,可以继续北伐曹魏,攻取凉州,图谋关中,实在是可叹,可惜。

随后那人说到悲伤处,竟然不时地泣不成声,中间隐隐有《出师表》的文字,浑然没有顾及身边有人。

最新小说: 洪荒:收徒云霄,签到鸿蒙量天尺 我,大庆六皇子,开局请庆帝赴死 综武:融合凯皇,开冲王语嫣 我在修仙界登陆洪荒 综武:庆国大皇子,杀敌成至高 洪荒:截教首徒,三教合一! 人在武侠当魔头,师娘孕气逆天! 综武:百晓生,我敢说你敢听吗 从扎纸人开始证道长生 武侠:悟性逆天,九岁创真武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