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2)

?相对于希特勒赤裸裸的侵略宣言来说,北京有着更好的和更加值得同情的理由,虽然莫斯科通过美国人、日本人努力的进行沟通,他们的理由——至少表面上的理由:如果苏俄被消灭,那么北京必然将独自面对德国人的威胁——一个对土地的渴求近乎无限的国家造成的威胁将远远大于理智的莫斯科人,而且莫斯科愿意归还至沙俄时代所侵略的土地并提供一部分补偿——这事实上与北京的最后通牒相差无几了。但是莫斯科的求和要求并不是那么有诚意,在实际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是看不起中国军队的,他的参谋们也认为,只需要100万人就可以完全防御住来自东方的威胁,这种交涉只不过是拖延战术——对于德国人,斯大林也认为德国人已经接近极限,如果再等等,避免两线作战的危机,那么苏俄就一定能够坚守住阵地,从而发起反击。虽然他的美国人和英国人警告莫斯科,新兴的中国军队将是一支巨大的力量,莫斯科应该谨慎的对待——莫斯科不缺乏武装步兵的武器,在1941年底,苏德战场上的军事物质对比对莫斯科有利——但是德国人的熟练的机械化作战、优秀的军事指挥(除开蹩脚的希特勒——他总是打击他的高级参谋,认为他们具备人类的一切缺点,不错,希特勒有些时候是能够坚持一些真确的理由,但是却缺乏一种宏大的战略眼光)弥补了这一切,纵然东欧平原的地理、气候对外来者并不利。

1942年元月3日,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军事家都认为极度不可能的时间——在严寒的冬季,厚厚的冰雪以及在苏俄土地上零下30~60左右的低温中作战,所产生的一切后勤问题远远大于战场上双方军队的英勇程度——德国人和俄罗斯人早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严寒,更加有利与采取守势的一方。北京正式宣布与莫斯科处于战争状态。宣战布告如下:

(此时,日本尚未对没发动袭击)一九四二年春对苏联宣战布告:“……我们知道,继承了大俄罗斯帝国主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在诞生之初,尽管有列宁如此伟大的哲人,依然无视于艰难复国的波兰合理的要求,在基本所有的苏联高层看来,波兰只是一个被蹂躏的小国,不应该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于是红军在击败要求收回失土的波兰军队之后,无视波兰值得同情的和谈请求,迅速逼近华沙,要在三周之内把这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诞生的伟大的民族彻底在东欧的版图中抹去……我们不想重新声明在苏联建国之初,苏联与我国关于废除沙俄帝国在十八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达成了一致友好的意见,可是,当各国军队撤离俄罗斯之后,尽管我国善意的提醒苏联政府,换来的却是‘中东路’血的教训……一九三九年,苏联悍然入侵芬兰,仅仅是为了让它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现在又称列宁格勒取得一个缓冲区,因为俄罗斯人觉得芬兰的国境线太靠近它了,对于这样的战争理由,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没有发现类似的事件……一直以来,俄罗斯人从莫斯科大公国开始不停的扩张,一百多个民族被征服、数十个国家被摧毁、十几个国家被支解。这样的进程到现在依然没有停止。五百年前,莫斯科还是一个城邦,可是现在,他是一个跨越欧亚大陆,拥有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庞大的疆域,一个一百多个民族的大帝国——尽管它的名字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可是我们困惑的发现,俄罗斯人征服的yu望似乎从来就不曾停止……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不论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外表上看来是多么的具有侵略性,可是他的人民却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九一八年以前,沙皇俄罗斯帝国依然存在农奴制。苏联革命之后,拥有世界上最大耕地面积的俄罗斯人在三十年代遭受饥荒、数百万人死亡——尽管我们无从考证是什么样的制度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可是俄罗斯人最底层的人民是最值得同情的:三十年代,我们从间接和直接的渠道了解到,为了强化政权的力量,三千万俄罗斯各个阶层的人民被流放、监禁、苦役、枪毙,其中死亡的人数至少在三百万人以上……为了拯救深受苦难的俄罗斯人、鞑靼人、蒙古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车臣人……以及重新建造一个善良和平以及强大的俄罗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我在此代表中国郑重宣布:从本日开始,中华民国正式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处于战争状态.”

与此同时,沿黑龙江(俄罗斯人称它阿穆尔河)至中蒙边境、中国新疆一线,三百五十万在东北和新疆轮番整训达数年之久的中国士兵以及四万七千名俄罗斯士兵(他们大多数是在十月革命期间来到中国东北,还有不少人是幸运地在大肃反中从边境逃到东北,跟中国政府对苏联宣战布告上所说的一样,他们隶属于流亡中国的俄罗斯人组成的‘俄罗斯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国家机构在数月之前于哈尔滨宣布成立)在一千八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分成五个不同集团军群沿二连浩特——蒙古之赛音山达;满州里——赤塔;爱辉——布拉戈维奇申斯克;牡丹江——乌苏里斯克——海参葳;伊犁——阿拉木图——塔什干展开。

中国军队于1942年1月6日渡过冰封的黑龙江——严寒同样也把黑龙江这样的大河变成了毫不设防的平坦而且光滑的冰面,这一点对中国人无疑有利,他们早在松花江上训练多时。俄罗斯人无法对边境的每一个地段设防,漫长的中俄边界在以前是莫斯科的骄傲,此刻成了累赘——中国人只是以空军和陆军严密控制海参威一线坚固的防御,而他的主力迅速的在俄罗斯人的带领下迅速的突破薄弱的边境地区——这些地方渺无人烟,原本大多数是沼泽地——但是冬季的严寒使得不利的地形统统被冰雪掩盖。中国人的机械化部队能够忍耐住零下40~60左右的严寒,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这场战争北京蓄谋以久。到1月34日,俄罗斯的远东铁路线从从尼布楚——伯力——共青城已经完全陷落。在优势的中国机械化陆军和飞机的掩护下,由于兵力上面的劣势——虽然俄罗斯人完全动员了人力资源——总共超过200万的民兵加入了战斗,但是在炮火和远程武器上,他们远远不是装备精良的中国人的对手——在1941年左右,大部分军火通过铁路被迅速转移到欧洲前线——那个时候,根本看不出中国人有开战的意图。俄罗斯人的抵抗被逐步瓦解,他们发现,征服者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满怀热情的俄罗斯人——这些人原本大多数是被迫害的俄罗斯人。于是苏俄的抵抗进一步被削弱。

黑龙江一线的地形基本上跟中国的东北相似,沼泽、丘陵和高山,冬季最低温度可以达到-60`,严寒让中国人的推进速度远远不及在1941年夏季德国人的辉煌成就,但是似乎也出乎莫斯科的意外,他们本以为中国人将在夏季与德国人呼应发动一场东西同时进行的大战役,哪个时候,气候和作战条件将大大好于现在。虽然俄罗斯人在远方的军事力量远远低于中国人,但是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因素,中国人在3月实际上就停止了前进。此时他的前锋已经攻克了赤塔、乌兰乌德,包围了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次克。蒙古的首都库仑已经被中国的机械化部队、伞兵、蒙古骑兵所攻占,由于乔巴山的蒙古政府在经济上毫无成效所导致的经济恶化让蒙古人有理由希望北京的统治,所以在2月底的库仑战争中,蒙古人的军队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力——当然,北京先进的军事装备也不是蒙古人的战马能够抵御的。3月8日,由原内蒙古的一个亲王任省长的新的政治机构在库仑成立,他标志着在中国人离开这个北方游牧部落近二十多年之后再次行使权利。

北京的西集团军并没有取得成绩,更多的是在观望不前,天山山脉在冬季更加可怕,他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障碍横亘在中国军队面前——中国军队中数量众多的骑兵无法在冬季发挥战斗力。

时间似乎有利于中国人,中国有着近六万万的人口,是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国,而且他的工业水平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完成了一个飞跃。在1934年后,大量的犹太人以及自1924年就不停派遣出国的科技人员已经充分的发挥了作用,这让中国人的科技水平完完全全全的与世界同步,在陆军装备上更是世界一流。1939年完成的兰州——乌鲁木齐——伊犁复线铁路让他的军队能够快速的调动,对苏俄的中亚蒙受巨大的压力。在战争开始后几个月,在中国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被开发出来,大约650万健壮的青年接受了军事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的军备竞赛并没有波及到中国,所以这些青年都能够接受小学到初中的教育——这让他们能够使用一些并不复杂的武器以及在短时间内学会必要的军事技能。1000~3000万的农村青年走进了城市,进入新的工厂和国家建设前线,这让中国人的经济呈现一幅美妙的前景——由于战争,给予工人的工资已经被降低,北京能够以一个西方人难以接受的人力价格来完成建设。虽然俄罗斯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他最重要的地区已经被德国人掌握,而中国人能够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有着足够的兵力资源和武器装备来扩充他们本来就庞大的陆军、空军。

俄罗斯人的情况似乎不妙,中国人在战争中的表现让所有的陆军强国为之一震:能够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取得如此成绩,至少远远好于他们的对手,中国士兵的耐力似乎是最强的。华盛顿在北京对苏宣战之后掩饰不住心中的失望:苏联一旦战败——这种状况似乎不可避免,那么美国人将面对德、中、意、日四大强国的军事压力——纵然中国的领袖李豫民表示绝对不可能与民主国家开战。这不是一个英、美同盟能够对抗的,但是即使现在就把美国的经济军事化,也已经无法避免这一状况的继续发展——世界发展的轨迹已经不取决于华盛顿是否参加战争了——这一点,罗斯福很清楚。美国人虽然在表示失望,但是对苏军事援助却减缓了步伐,有迹象表明,面对强大的中国陆军,莫斯科无法在1942年夏季结束之前将中国人阻挡在西伯利亚。

1942年4月,日本对英国、荷兰宣战,4月5日,击败英国远东舰队,4月底,占领英属缅甸、马来西亚、围困新加坡。6月3日,新加坡陷落。7月,彻底占领东南亚(除菲律宾)所有土地。8月,日本军队在缅甸大规模集结,预备对英属印度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斗。面对英国人的迫切要求——丘吉尔希望美国对德、日宣战,华盛顿虽然发现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他不利,但是却无法作出如此重大的决策——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反对战争,尤其是在日本委曲求全的时代。

而中国人在新疆的战争准备已经十分充分,在大雪解冻之后不到一个月,大约12个装甲师、20个骑兵师、14个步兵师共120万人左右的强大集群向苏俄的中亚部分以及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鄂木斯克——新库兹涅兹克工业区(该工业区与乌拉尔工业区同为苏俄最后的极具战略价值的工业区)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与此同时,中国人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攻克了伊尔库兹克,他的蒙古集团军群,这个集团由攻克了远东铁路线的部队担任,总共112个师,300多万人,2300架坦克、2500架飞机,是最强大的中国集团军群。

面对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威胁,苏俄人发挥了最大的力量,基本所有的人员被动员起来修筑工事,新武装的工人师超过了50个——虽然缺乏武器。为了防备来自东方致命的威胁,5月,朱可夫被任命为东方方面军总司令,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在充分动员之后,完全成了一个坚固的要塞,朱可夫希望城市的巷战能够抵消中国人的武力优势,就象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对德国人做的一样。而德国人在1942年似乎并不好。

到了1942年夏末,阿道夫·希特勒似乎又显得不可一世。中国人对苏宣战让德国人似乎看到了对苏作战的美妙前景。而在海上,每个月德国潜水艇大西洋击沉70万吨英美船只。美国、加拿大和苏格兰的造船厂虽在热火朝天地加班生产,但也补不上这个损失。尽管元首为了早日结束俄国的战事,大大削减了西线的兵力,调出了大部分部队、坦克和飞机,但是这年夏天丝毫没有迹象表明,英美部队已强大得足以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进行哪怕是小规模的登陆。英美部队甚至也不敢冒险占领法属西北非,其实它们如果登陆的话,软弱的法国由于派别分歧,即使企图抵抗,也是难以阻挡的,而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有很少几艘潜水艇和

几架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

英国海空军也未能阻止从法国西部港口布列斯特开出的德国两艘巡洋战舰“夏

恩霍尔斯特”号、“格奈斯瑶”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在光天化日之下闯

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地驶回德国。*希特勒曾经担心英美一定会占领挪威北部,因此

他坚决主张这3艘重型军舰从布列斯特闯过英吉利海峡,以便到那里去防卫挪威海

面。他在1942年1月底对雷德尔说:“挪威是决定胜负的地区。”他认为必须不借

一切代价守住挪威。但是事实表明这样做是多余的。英美在西线兵力有限,对于如

何使用这些兵力另有它们的计划。

从地图上看,希特勒到1942年9月所占领的地区,是相当惊人的。地中海实际

上已成为轴心国家的内湖,德国和意大利拥有北岸从西班牙直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

区,在南岸拥有从突尼斯到离尼罗河60英里的广大地区。事实上,德国部队现在守

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自大西洋上的布列斯特、东至中亚细

亚边缘的伏尔加河南岸这一片广大地区。

8月23月,德国第六军团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的伏尔加河一带。两天以前。8

月8日,占领了年产石油250万吨的迈科普油田,虽然德国人发现油田已几乎全部

遭到破坏。8月25日,克莱施特的坦克部队已进驻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

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英里。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

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纠集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他

“能够拿到油田”。同一天,隆美尔也向阿拉曼发动进攻,力图向尼罗河突破。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的战绩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于7月13日撤去了指挥整

个南线攻势的冯·包克陆军元帅的职务;又据哈尔德的日记透露,他还不断责骂大

部分司令官和参谋总部进展迟缓。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相信,决定性的胜利已经

在握。他命令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在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后,沿伏尔加河北进,

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俄罗斯中部和莫斯科。他认为俄国人

已经完了;据哈尔德说,他当时曾谈到分兵越过伊朗进驻波斯湾的问题。他眼看便可以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了。

德国情报部门9月9日的一份报告说:俄国在整个前线的后备力量都已消耗殆

尽。希特勒对这份报告的正确性竟深信不疑。他在8月底与雷德尔海军元帅举行会

谈时,他的心思已从俄国转移到英美方面。他说,俄国现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一个

“不怕封锁的生存空间”。他确信,不用多久便可迫使英美达到“可以谈和的程度

了”。但是当年情况正如库特·蔡茨勒将军后来卧区时听悦,尽管大可乐观,却

如镜中幻影。差不多所有战地的将领都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一样,看出了这幅美丽

图画上的破绽。概括说来就是:德国根本缺乏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运输手段

等种种资源,来实现希特勒执意要达到的目的。当隆美尔试图就埃及情况向希特勒

指出这一点时,希特勒命令他到赛麦林山中去养病。

当哈尔德和李斯特陆军元帅也想就俄国前线情况指出这一点时,他们被撤了职。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季节又日益临近,这时就连

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国军队在俄国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第六军团的

北翼战线极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什共长350英里,毫无掩护,希

特勒在这一线部署了仆从国家的3个军团:匈牙利的第二军团在沃罗涅什的南面;

意大利的第八军团在东南面更远一些位置;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正

西、顿河河曲的右侧。由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有着很深的敌对情绪,因此得用

意大利人把他们隔开。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带,还有第四支仆从军队,罗马尼亚的第四军团。

这些军团的战斗力都不可靠自不用说,他们的装备也不充足,缺乏装甲、重炮和机

动能力。还有,他们的兵力十分分散,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只有69个营,却守卫着

一条105英里长的战线。但是这些“盟邦”的部队是希特勒所拥有的全部人马了。

德国自己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同时,正如希特勒对哈尔德所说,由

于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因此他并不为顿河侧翼这条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漫长

战线过分操心了。但是这条战线却正是掩护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以及高加索战线上的A集团军的关键。如果顿河侧翼垮下来,不仅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要受到

被包围的危险,而且高加索方面的德军也将被切断。这个纳粹统帅又进行了一次赌

博。他在这年夏季战役中进行这样的赌博已不是第一次了。

7月23日,正当攻势进入高潮时,希特勒又在进行另一次赌博。

当时俄国军队正在顿尼茨盆地和顿河上游之间全线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

大林格勒,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

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俄国的石油。早在月初,

希特勒便已反复考虑了这个决定大局的问题,但他拿不定主意。最初,石油气味的

引诱力很大。B集团军所属的第四装甲军团本来已经推进到顿河河曲一带,离斯大

林格勒已经不远,但是希特勒却于7月13日把它从B集团军中抽调出来,派到南方

去帮助克莱施特的第一装甲军团越过罗斯托夫附近的顿河下游,继续向高加索油田

推进。这时,第四装甲军团本来也许可以奔袭轻取几乎没有防卫的斯大林格勒。但

是等到希特勒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为时已经太晚了。接着他一错再错。两个星期以

后,当第四装甲军团回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时,俄国人已经充分恢复过来,

足以抵挡德军了;第四装甲军团的撤离高加索前线,又使克莱施特的力量大受削弱,

无法完成向格罗兹尼油田进军的任务。这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回师向斯大林格勒

推进,是希特勒在7月23日所作的致命决定的结果之一,他不顾哈尔德和前线指挥

官的劝告而作出的要求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具体规定在德国

陆军历史上著名的第四十五号指示中。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最有决定命运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