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回到古代做才子 > 第十二章 论史 中

第十二章 论史 中(1 / 1)

?林萧仰头喝杯酒,嗯,这蜜酒确实与众不同,酸甜可口,有些后世饮料的味道,喝的头晕晕的。

“游牧民族多处苦寒之地,缺乏发展的自然条件,为了生存之计,大多散居游牧。他们靠食猎野兽而生、追逐水草而居,却保持住了彪悍强劲的原始风尚,当中原大地随着文明程度的递进,游牧民族在征战上的优势渐渐明显。他们又无时不刻不在觊觎中原的富饶与财富,一旦有机可乘或是遭遇灾荒,便会挥师抢掠。”

看二老都低头沉思不说话,林萧就继续口沫横飞,作指点江山状。

张老叹气道:“公子说的极是,汉末政治腐败,导致了天下三分,西晋虽统一,然而经过长期丧乱,这种统一并不牢固,期间仍旧潜伏着诸多的乱源,晋国开国皇帝司马炎又大封宗室,分封的诸王兼有“选吏”、“置军”之权,中央很难控制,最终导致了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国家分崩离析,社会动荡不安,这就给游牧民族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林萧继续装深沉:“汉末诸多帝王都崇尚黄老,清谈玄学,讲究趋避之术,体现在治国上便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态度;而与之相反,在生活上又大兴奢靡之风,寻求物质上的享受,导致朝政腐败,纲纪松弛,这种遗毒根深蒂固。加上门阀制度盛行,论出身选仕,政治弊端凸显,政治气数奄奄一息。汉成帝“罢部刺史,更置州牧”,刺史州牧执掌兵权,割据一方,最终导致了三国乱世。司马炎曾试图将地方兵权集结中央,但因为此种势力沿袭已久尾大不掉,又逢内乱突起而终致流产。地方政权的割据使国家军事力量很难形成合力,而各地之间又相互倾轧,各自为政,军力自然削弱。”

李老点头:“中原长期祸乱,无暇顾及周边游牧民族,于是游牧民族部落反而日渐繁盛。目前突厥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是我大魏的心腹大患。”

林萧道:“中原对抗游牧民族入侵的方法无非也就那么几种,修筑长城,出兵讨伐,和亲,出嫁宗室女以换得和平,缴纳岁币、用金钱换和平。都各有利弊,却也都无法解决。”

“首先说长城,长城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手段。秦朝利用燕、赵和秦本国的长城,加以增筑和连接,垦殖北方土地。“当此之时,匈奴单于不胜秦,北徙。”匈奴十余年来不敢南下牧马。可见,秦朝修筑万里长城,以对于防止匈奴奴隶主的骚扰,保障北部十二郡的开发,保护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汉朝晁错的《守边劝农疏》,认为:“胡人食肉饮酷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钫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有所以离南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人。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遣将吏发卒以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座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不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吧,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言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邙系虏之患。”为了拱卫长安,派苏建率兵10万依蒙恬旧规模置郡朔方,列障戍于河南,又开河西五郡,隔绝羌与匈奴的联系,故而关中可以无患。汉朝依托长城防御,积累实力不断反击,以至匈奴连受重创,逐渐衰弱,其中长城所起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现在修筑的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但同时修筑长城耗资巨大,长城沿线埋下了多少尸骨,耗费了多少财产,贾谊在《过秦论》中对秦王朝的兴起和灭亡作了深刻分析,指出:“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知休养生息,反而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加速了灭亡过程。就是以军事上的作用而言,长城又何尝达到了当初的目的呢?实际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秦始皇死后匈奴就越过长城占了河套地区,真正沿着长城作武力对峙的例子并不多见。出兵征讨已经做过很多次了,要能剿灭异族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况且现在突厥并不弱于我大魏。

和亲虽说可能会有一定成果,可能会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但治标不治本。西汉第一位远嫁乌孙的公主刘细君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从和亲的效果来看,有成功有失败。西汉初年,匈奴的铁骑踏入今冀北、山西、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河套一带,所到之处践踏庄稼,劫夺财产,掳掠人口,不但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动乱和痛苦,威胁到西汉政权的统治,而且也破坏生产文化,阻碍了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当时国力还很微弱的西汉只能通过与匈奴的和亲来维持边境的短暂安宁,但此后六七十年里,虽然西汉为和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仍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匈奴贵族得以豪华奢侈的生活,助长了他们的贪欲,西汉初年的和亲就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所以西汉初年的和亲大体是失败的。汉武帝之后,西汉国力增强,汉武帝两次大败匈奴,从此“漠南无王庭”,呼韩邪单于附汉,又入朝觐见,自言愿当汉家女婿,于是上演了昭君出塞,在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基本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因此西汉末年的和亲是成功的。总的来说,和亲能否成功还是要看自身国力是否强大。

缴纳岁币、用金钱换和平是典型的壮大敌人,削弱自己。《六国论》上说…..呃…..”

突然想起这个时代还没《六国论》呢,一时嘴快居然说出来了。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