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朱允炆 > 第十章:叛变

第十章:叛变(1 / 1)

?古往今来,政治活动从来不是善良的代名词,甚至于封建时代的王朝更迭与权力变换都往往伴随着许多人的流血与牺牲,这些不仅仅是那些昏君暴主的专利,就连历史上那些留名后世的贤相名将也大都是经历了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如同鼎鼎有名的周公旦,在对于国家的建设问题上与人才的任用方面,可以说得上是万世的楷模然而自古有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么周公这样的圣贤也不免如此,对于周代来说,其建立的功业无疑是千秋之大业,然而对于商代的遗老遗少而言,也许仅仅是一个披着伪善的面具的人罢了,因为有了周公如此的精明干练,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使得原本那些无忧无虑的贵族大臣不得不背井离乡,过上一种任人奴役的日子那么政治上的斗争与杀戮又是否尤其必须的一面呢,有了杀戮的人就会因此而失去贤能的称号么?当然不是,一件事物的更新换代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政治的更迭变换也是如此,然而由于政治是由人类发明的高级游戏,一旦失败必然会导致失败者的黯然谢幕与大自然的那些花鸟鱼虫的自然更迭不同,政治的更替往往都是人为的结果,而这一行为的进行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被迫失去既得利益乃至自己的生命,而胜利者在此时便多多少少的充当了旧的政权灭亡的催化剂的作用政治斗争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一方的得势必然会以另一方的覆亡为前提,因此,当一个王朝或者政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尤其是到了他的后期,往往会走下坡路,这时候便不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不能继续的代表上天治理国家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的出现来改变现状,积极的消除弊政,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少的流血牺牲,然而以部分的牺牲换取大多数人的长时间的平安繁荣又是必要的,因此,后来者不会考虑周公的杀戮,而是感念他在新的王朝时期的呕心沥血,为国为民,因此他也成为后世臣子的楷模朱棣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人,自然是看惯了流血牺牲的这些事情,所以在他看来,有时候对付那些坚如磐石的人,劝服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而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利剑往往比言语更有威慑力,因此当他听到姚广孝要除掉负隅顽抗之人的时候,他也动了杀机的,因为他明白,在这个非常而又敏感的时期,如果没有强硬的手腕,是不容易坐稳皇位的然而金忠的话也是分析的鞭辟入里,是的,杀戮确实是解决反抗时期的最快的办法,但却并非是最好的方法,一味的杀戮虽然可以暂时的威慑他人,然而却也会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就如同秦朝的政治一般,秦朝的刑罚杀戮可以说在封建王朝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时代,这一严刑峻法的确使得秦始皇树立了前所未有的威严,然而在这威严下面也隐藏着无尽的危及,在他死后,短短的几年功夫便使得偌大的帝国土崩瓦解朱棣毕竟是一位还算的上有所作为的君主,但凡这样的人在听取臣子的建议之时,虽然会做到集思广益,然而却绝不会原封不动的按照大臣的意思办事,总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如何对待朱元璋的旧臣以及建文帝时期的残余势力的问题上他有了自己的计策首先便是对待昭告天下的问题,在一个皇帝驾崩以后,新皇帝必须发布自己的登基诏令,一则行使自己的权力。一则是让天下知道谁才是帝国真正的统治者,然而朱棣的这个登基并非是历史上的父死子继,也不是部分情况下的兄终弟及,而是通过兵变武装夺权的结果,因此无法按照常规下的仪式进行然而问题总是一时的,只要有新问题产生,就必然会有解决它的办法,即便是在登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门也发明了不少说法来阐释其合理性,其中的一个令人拍手称绝的便是禅让制,当然,禅让制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尧舜禹时期便已经推行,然而他们的禅让是处于禅让者在自愿的情况下对贤才的任用然而后来的许多所谓的禅让却不是如此,它的进行并非出自皇帝的本意,而是握有大权的重臣在一群党羽的支持之下做的一场政治表演秀,不过,虽然如此,这一形式还是非常的必要,因为历来我们都是讲求做事的名正言顺,即便是作秀,也是表面上得到君主认可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权力更迭,否则就是篡位,容易引发叛乱朱棣的打算也是如此,如果自己就这样简单的登上帝位,势必会导致朝野内外的一片质疑,甚至会有蓄谋已久之人乘机造势导致新的兵变,然而如果是要禅让,必须的有朱允炆的亲笔诏书才能够起效啊,但是朱允炆已经不知踪影,对外也已经宣称了他的死亡,因此,想要打着建文帝的名号得到皇帝位子基本上是行不通的那么禅让就只能这一种方法了吗?当然不是,虽说建文帝不在了,可以让有威信的人代替他宣布燕王登基啊,而且朱棣也已经挑好了人选,此人便是朱允炆的母亲吕太后,这个人如果能够以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恐怕就不会有人不服了于是打定主意的朱棣决定从吕太后身上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然而考虑到自己毕竟是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如果自己去劝降恐怕是多有不便,不仅会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另生枝节,那么又该派谁去劝服这个在这场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呢,朱棣也是感到万分的为难,然而似乎是老天注定的让朱棣顺利的接过皇位一般,正在他思索说服人选之时,就有人自己主动来揽活了,此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婢女,宫里的人只知道她叫小娥,虽然她只是一个低贱的下人,然而在这件事情上他却有着其他的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便是他在吕太后身边已经是一年有余,深的吕太后的宠幸那么既然是这么一个得宠的宫女又为何会背叛主子来转投他人呢,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没有投降只是因为没有足够让他背叛的筹码,一旦有了合适的价格,相信这些人的大部分都会毫不犹豫的离去,然而对于小娥来说,她的背叛却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这还得大概的说一下小娥的底细,她是出身于一个土家族的官宦之家,自小也受了不少的家庭教育,如果一切没有什么变故,相信她的一生应该会是一个美好的画卷,父母疼爱,然后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最后再与他结为百年之好。然而许多事情往往都不能尽如人愿,一切的事情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以改变竟然是父亲的迷信造成的,在中国的古代,甚至在远古时期,一直都对命运相术之说深信不疑,直至今日也是有不少的人仍迷途难返,小娥的父亲便是如此,身为部族的一个头领,原本的日子虽然说不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也是衣食无忧的,然而人类的欲望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还是在一次的外出办事期间,遇到一位看似仙风道骨的道人,因为在相遇中受到其一饭之恩,于是便愿意为其看相,在对着他一阵端详之后,说出了他在日后必然封侯拜爵的话语谎话不可怕,怕的是有人愿意相信谎言,小娥的父亲便是如此,他也不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仅凭这一句面相贵不可言的鬼话便要借着朱元璋去世之际兴兵谋反,想要割据称王,并自称是天命所归,然而这场闹剧并没有坚持多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朝廷派来的征剿大军绞杀,小娥的父亲死了,家中的女眷也按照律令罚作各个官员的奴仆小娥就是这样来到了一个官员的家中,此人是一名礼部侍郎,生有一子名曰王麟。在小娥初到府邸之时受尽欺负,干的是重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忍气吞声,毕竟已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并且待罪之人,又有何权利可言知道有一天,王麟的出现才改变了他的状况,这是一次祭祀归来以后,管家命令小娥收拾东西,然而小娥因为连日的劳作并且得不到一顿饱饭而感觉浑身无力,导致了在劳作的时候失手打破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她感到了无比的恐惧,于是便想要逃出府去然而一入侯门深似海,即便是一个官宦的府邸,想要逃脱又是谈何容易,因此在她拿着包袱刚刚走到院子里的时候便被人抓住,带到了管家的面前又是一阵的毒打,被打的小娥哭声不止,惊动了在院子里活动的王麟,听到哭声来到管家处,马上命令管家住手,当他看到躺在地上的小娥之时,发现她虽然面黄极弱,却有着一股不凡的气质

;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