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钗头凤 > 第十四章 五十万精锐

第十四章 五十万精锐(1 / 2)

虞修也是愣了半晌,方才收回眼神道:“皇后不必多礼。”

高纪此时方才知道,这人便是皇后杨媗,急忙跪拜道:“臣高纪拜见皇后殿下坤安。”杨媗微微一点头,对虞修道:“天凉,陛下身子不好,怎么到苑里来了?”

说话间,椒房殿的宫女太监们也到了,急忙对虞修见礼。虞修一摆手问道:“皇后最近身子好些了么?”

杨媗微微一笑道:“已大安了,不劳陛下挂念,既有外臣在,臣妾告退。”说完又福了一礼,便带人去了。

直到去的远了,虞修犹自望着她背影出神,半晌方才咳嗽几声道:“咱们回去吧。”

虞修心情不佳,高纪更不敢乱说话,一路回到蕴福宫。

李忠吾早侯在殿里了,见虞修回来。急忙道:“这么冷的天,陛下怎么出了殿了。”虞修不答话,将大氅狠狠甩在地上,躺下来望着殿顶出神。

李忠吾见状,将高纪扯到一旁,悄悄问道:“陛下去了哪里,见了谁?”

高纪道:“陛下说去散散心,在宫里转了转,碰到了佽飞卫,后来又去了新苑里,见了皇后一面,便回来了。”

李忠吾闻言一惊,还没来得及说话。

“哗啦”一声。

虞修一把将桌案上的玉杯摔碎,怒骂道:“狗奴才,嘀嘀咕咕说什么呢!还不把议定的人报上来。”众人大惊,一齐跪在地上。

李忠吾膝行两步,呈上奏疏道:“已议定人选,恭请万岁圣裁。”

疏中议定以纯国公朱国成为大都督,兵部侍郎吴鹿宾为经略,李忠吾义子内监崔义成为监军,惠城伯李兆丰统领左军,通安伯魏清仝统领右军,东海镇边军主将赵希善,统帅各部边军为先锋。

虞修御览完奏疏,见既不用弃地,又可西征,各部人员任免,也甚是合理,首肯道:“用了印,着内阁行文兵部,发檄吧。”

李忠吾见虞信面色不善,不敢多问,爬起来急忙去了。

第二日发下圣旨:

承天顺时,受兹明命;大周皇帝诏:朕以不德,嗣继祖业,承奉天序,获袭至尊;蛮兵胡骑,屡侵垣塞,流寇逆匪,祸乱三晋;民被荼毒,海内怨愤;归正返本,除残靖乱;今发边军十万,京兵二十五万,直隶军五万,临绥、洛阳兵十万,麾师三晋,攘除祸凶,诸府郡县,一体奉行。

经过近一个月忙碌,各路军马都已陆续就位。

延泰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吉,天上又飘起了雪花。

大周最后的五十万精锐,在草率议定之后,冒着满天的风雪,祭告天地,誓师西征,大军分成数路,浩浩荡荡直奔河东而来,一路之上旌旗蔽日,金鼓喧天,声势颇震。

可是在高纪的脸上,却看不出有丝毫的喜色,很明显对于这支军队,他没有丝毫信心。赵希善的十万边军战力倒是可以,可那是边关十余镇拼凑出来的人,各有千校统领,只是暂归赵希善调遣。

他在边军待过,深知边军的性子,虽说打仗凶猛,但性子更是桀骜,若非本部主将,几乎没人能约束得了他们。此时十余镇的兵马,汇合成一部,以赵希善的威望,还不足以震慑的住他们,况且战力最强的辽王府北州兵,在接到朝廷的调令后,一如既往,没派一兵一卒来,虞修对此大为恼火,在蕴福宫中痛骂虞信。

也正因如此,高纪没能如愿以偿的随军出征,而是以上直卫统领的身份,陪同御前太监蔡全,前往北州去见辽王,在众人一片送丧的目光中,高纪上路了。

所幸出兵不久,已经不下雪了,雪后初晴,众人的心头也畅快了不少。朱国成在诸将的环绕下,频频加鞭,督促人马速行,以期早日赶到河西,剿灭王应魁。

赵希善数次劝谏,朱国成都不予理睬。李兆丰道:“赵希善久在军伍,国公何故如此轻慢他。”朱国成冷笑道:“本公自幼熟读兵书,又久掌京营,数次平定叛乱,他不过一个边将武夫,仗着有些功绩,便敢在本公面前指手画脚,没责他军棍,已是开恩了。”

劝过几次后,赵希善也懒得再劝了,于是带着先锋营开拔,他实在不愿意再和朱国成一起走了,和这样的蠢猪走在一起,让他觉得自己在被侮辱。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