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光和六年(),一个看似十分平常的年份,犹如一潭湖水波澜不惊,仅仅一年后,一个激荡百年的乱世汉末三国即将开启。
这是一段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历史,这是一段千载流传经久不衰的传奇。
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一个豪杰辈出的时代,英雄、枭雄、奸雄纷纷登场,阴谋、阳谋、权谋大行其道,庙堂之中尔虞我诈,疆场之上浴血搏杀。
百年乱世、三国纷争,烽火连年、干戈不休,却也因此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谋臣名将——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雄姿英发的周郎,鞠躬尽瘁的诸葛——他们的故事被写进小说、编入戏剧,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历代不乏歌咏三国的诗词,其间佳作不胜枚举,但鄙人以为明代大才子杨慎的《临江仙》最得其妙,本书即以此开篇,揭开三国大幕。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汉朝复兴。继光武之后明、章二帝萧规曹随,东汉帝国达到鼎盛,出现了一个并不逊色于文景之治的盛世。
但犹如历史上的诸多王朝,盛世之后,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转折从汉和帝刘肇开始。这是一个年纪轻轻便体弱多病的皇帝,却有一位热衷政治工于权谋的皇后——邓皇后。汉和帝不出意料地英年早逝,邓太后则从幕后走到前台,如愿以偿地成为帝国的实际主宰。太后掌权、外戚干政,一切由此而起。
汉安帝(—年在位),邓太后临朝,哥哥邓骘掌权
北乡侯时,阎太后临朝,哥哥阎显掌权
汉桓帝(4—年在位),梁太后临朝,哥哥梁冀掌权
汉灵帝(—年在位),窦太后临朝,父亲窦武掌权
汉灵帝之子少帝刘辩继位后,何太后临朝,哥哥何进掌权
女主当权,外戚势力把持朝政,为便于控制与长久掌权,往往喜欢迎立未成年的小皇帝。
可小皇帝终究有长大的一天,当他发觉自己虽贵为九五之尊、真龙天子,实际却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时,愤怒与不满与日俱增。皇帝想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却发现外朝早已是外戚的天下,只有依靠内朝的宦官与之抗衡。
此后,外戚与宦官轮番掌权,几乎每一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血腥的杀戮。
东汉一朝自刘秀后,仿佛陷入诅咒,继任的皇帝,很少有活过五十的,皇帝着急去见列祖列宗汇报工作,剩下皇后,无依无靠,只好找娘家人商量,于是乎,外戚的机会就来了。
女主临朝,外戚干政。外戚喜欢册立少儿皇帝,好把持大权。长大的皇帝就利用宦官夺权,同样模式的宫廷政变在洛阳宫廷反复上演。
东汉帝国就在这无休止的内耗中走向衰亡。
汉灵帝刘宏,也是一个被外戚迎立的皇帝。皇位本轮不到他,只是前任汉桓帝只有女儿没儿子,而汉桓帝的老婆窦太后与其父窦武为长久把持朝政,便自作主张将年仅不到十一岁
(具体多少岁有多个版本,我就随便挑了一个,历史党不要介意)
的刘宏接入宫中立为天子。
之所以挑刘宏,是因为刘宏没任何外界世家门阀的助力,是窦家和陈家心中的“最佳傀儡皇帝”。
但事实上,汉灵帝是历史上所有皇帝里都智商排名靠前的牛人。
不要以为汉灵帝刘宏是笨蛋,汉灵帝其实很牛逼。
有多牛逼呢?
汉灵帝刘宏十岁被外戚挑选为皇帝登基,本质上刘宏和上一任皇帝没啥特亲近的血缘关系,刘宏和刘秀一样,也只是汉室宗亲而已。
当时外戚窦家联合太傅陈蕃把持朝政,窦家掌握了汉室近半的军权,太傅陈蕃罢免了大量的臣子,然后换成了第一次党锢的文臣。
当时的情况极度恶劣,险恶到汉灵帝几乎连命令都传不出宫闱,然而九个月之后,年纪不到十一岁的汉灵帝,动用张让和赵忠等人,将外戚一党和陈蕃一党全灭。
这是何等的权谋天才?
刘宏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完全无法想象。(笔给你,你们写)
在刘宏登基到除掉窦家陈家的这短短十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宏一面装出无害的傀儡姿态,一面通过张让赵忠等展开蛛网,拉拢曹节等宦官,联合宋皇后所在的宋阀等世家,一举将权倾天下的窦家与陈家打翻在地。
而到了年后,年,二十岁的刘宏又将帮助自己登上皇位的外戚宋家也送入地狱。
至此,汉灵帝将天下权柄成功回收到了自己的手中,直到死,天下的权力都在灵帝自己的手上,从未旁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