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2(1 / 1)

但刘宏掌握权力之后,过的并不快乐,世家门阀根深蒂固,你是皇帝不假,但是你也得用人啊,人从哪里出呢,全被世家门阀垄断了。

因为纸张珍贵,人才选拔好歹也要读过书,熹平石经应运而生

汉灵帝刘宏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

但是有了书籍还是没有成功,起步不一样啊,世家大族的子弟从小开始教育,有专门的老师,有良好的后勤补给(至少读书的时候不用种田),而寒门,草根除了庞大的体量任何方面都比不过世家大族。

这个时候,三国起于最早的科举雏形(鸿都门学)诞生了,终于曹魏的九品中正制。

在某种意义上,三国的到来是皇权与世家奋斗失败最终导致的产物。

但是,却也是草根第一次向世家门阀展示出力量的时代。

很多人以为汉灵帝刘宏是昏君,其实他们搞错了,也没有搞错。

在某种意义上,汉灵帝刘宏是整个东汉唯一一个真正算得上“天子”的人。

东汉整个多年,与其说是皇权天下,不如说是世家天下。

东汉十多个帝王有一大半都只是世家的傀儡,手中并无实权,被世家资本控制一切。

包括光武皇帝.陨石法师.位面之子刘秀。

而唯一做出改变的,只有汉灵帝刘宏。

很多人以为科举是隋朝才开始,然后唐朝正式成型,这个说法没有错。

但是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打破门阀垄断,大量提拔寒门与草根学子的事件,却是出自被喷了年“昏庸无能”的汉灵帝刘宏。

公元年,“昏君”刘宏开办了“鸿都门学”,这是历史上真正第一次打破世家门阀垄断的改革创举。

在官位上,世家门阀一直把持着几乎所有的官员位置。西汉的时候因为汉文汉武都够强势,所以皇帝还能控制住局面,但是东汉从刘秀开始,世家门阀的力量就无人可以压制,整个东汉王朝,超过半数的皇帝其实都只是世家的傀儡。

而在学术上,汉朝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东汉这两百多年来学子都出自太学,学习的书籍也基本上都是儒家学说,也就是说世家门阀与儒家联手把持了所有的仕官途径。

而汉灵帝所开创的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与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

鸿都门学的学生由州郡乡老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这也导致历书中记载当时太学学生非常鄙视鸿都门学的学子,蔡邕等老派文坛大佬更是带头反对。

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打破了儒家经典垄断学业的惯例,不再以儒家经典为唯一的项目,而开设了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

虽然鸿都门学肯定有很多弊病,但是就文明史来说,这是破天荒的一步。

后来,这家学府出了许多平民子弟,被“祸国殃民”的十常侍推举成为各方的官员,打破了世家门阀垄断官员位置的常态。

怎么打破的呢,卖官卖爵!

刘宏的生财之道是卖官,且是公开的。他需要钱,很多很多钱。

与之相对应的是更多的人想做官,很大很大的官。

互有需求,一拍即合。

这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汉灵帝以他特有的敏锐头脑发现了这个商机并抓住了。他是皇帝,官位只有他这有,

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想买官只能到他这来,没人敢跟他竞争,刘宏完全是垄断经营,价码标多少,他说的算,反正想要的人多的是,不愁没销路。

尽管标价很高,但还是有很多人挤破头花钱来买。一些热门职位,还必须找熟人托门路,否则就是想花钱都买不到。

自从刘宏公开卖官后,前来买官的人犹如过江之鲫,大家争先恐后,只怕下手晚了,抢不到好官做。刘宏也因此大发横财。

卖官卖爵带来的好处就是汉灵帝刘宏有钱了,鸿都门学出来的学生优异者也可做官,不用走世家大族那举荐制那一套。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皇帝大人以身作则,下面的各级官员也是本着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的原则,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捞钱,仙过海,各显神通。

那些花钱买官的,之所以肯花血本,除了想做官、做大官,对钱财的渴望也是原因之一,升官发财常常是绑在一起的,有时升官就意味着发财。而这些嗜钱如命的人肯出钱买官,只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会收到更大的回报,这钱花得值。

买官的上任后,往往变本加厉地搜刮地方,他们会想方设法将成本转嫁给百姓。汉灵帝看似聪明,其实很蠢(时代背景不一样,屁股决定脑袋,用后世来看此举就是自取灭亡)

卖官的确赚钱,但他不知道,下面那些买官的捞到的更多。而天下从此吏治腐败,日甚一日,百姓不堪重负,最终毁灭的是他的朝廷,汉家天下。

那你说他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最新小说: 东宫娇妾 南城亡事 探花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城南政北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替嫁太子妃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