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黄观道“此事儿还是由削藩而起,我看已经没有退路了”。周新道“说实话,我并不在乎谁当皇帝,我心里装的是百姓,可是打仗遭殃的也是百姓,我只希望早日停止打仗”。
礼部侍郎董伦道“解兄,难得你如此关心朝廷,这次回去我定会向皇上多多谏言让你早日复职”。
解缙感激涕零道“多谢董兄了”。胡广道“算了,不聊这些了,好容易大家聚在一起,一定要不醉不归啊”。
众人哈哈笑道“是是是,希望前线士兵早日凯旋归来”。
朱棣一路披荆斩棘,打的建文帝叫苦不迭。董伦建议道“两年前我向圣上建议,圣上觉得还不是时候,现如今该让解缙回来了”。建文帝此时早已没有了主心骨他便说到“那就让他回来吧,好一起商量对策”。
解缙收到官复原位的消息,立刻收拾好所有行礼带着家眷来到了京城,住进了首辅府邸。
他还没来得及见朱允炆宫里便传来消息皇上消失不见了。
解缙十分震惊又十分害怕他找到胡广、王敬止、哭泣说道“我们三人的状元、傍眼、探花,都是建文帝亲自封的。如今那反贼已兵临城下虽说皇上已消失不见。但我们不能做无义之人。
胡广正义凛然道“对!建文帝在位时非常重用我们,燕王兵临城下之时就是我胡广自杀之日,解兄、王兄,来世我们还要一起同朝为官”。王敬止在旁边哭泣的不能自己。
三人回到各自府上。王敬止准备了一杯毒酒。他夫人看到“老爷,你真要殉国”?王敬止慷慨说道“坚决不做无义之人”!“可是老爷,当年殿试你明明是状元之才,可当今圣上却因为你的长相让你屈尊榜眼之位,你难道就不记恨他吗”?
王敬止呵斥道“休要在提起此事”!说完大声哭喊道圣上我和解兄、胡兄陪你来了”!瞬间喝下了那杯毒酒。
解缙回到府上也准备了一壶毒酒,他看着解府,大声哭泣。徐翠莲劝到“老爷,要不我们就投诚吧!老爷一身学问,不觉得可惜吗?亮儿才七岁,蓁儿还不到三岁?你让他们以后怎么生存?让别人把他们踩在脚底下吗,还是让朱棣抄了我们家?到底名声重要还是家人重要”?
解缙看徐翠莲哭的很是伤心,实在不忍心。就向燕王写了一封信投诚了。又告诉胡广自己已经准备投诚。胡广收到书信知道解缙投诚,他也第二天一大早就向燕王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朱棣收到解缙的来信十分开心他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久闻先生大名,您能辅佐我,真是十分有幸,待我登基绝对让先生大展才华”。
说完嘱咐朱高炽让他亲自送到解缙手上。姚广孝问道“皇上,方孝孺还是不肯臣服于您吗”?朱棣哼了一声“当初就是他主张削藩,不过我还要感谢他,让我有一个造反的理由”。
姚广孝道“皇上,此人如果实在不投降万万不能像对其他大臣杀光殆尽,这人要是死了,天下读书人也就死了啊”。
朱棣不以为然“我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不是骂我骂的最厉害么,我看是他的嘴快还是我的刀快”。
方孝孺收到朱棣来信,依然不肯为他写即位诏书,他回了一封信继续骂他。朱棣实在忍无可忍便对纪纲说道“你带着我一队人马,去把方孝孺人头给我提来”。
纪纲带着一队人马来到皇宫,还有一些忠义之士负隅顽抗。
纪纲大吼一声一个都不要留全给我杀光。众人纷纷拔起刀只见皇宫台阶上越来越多的尸体倒了下去。突然一人刺向纪纲,纪纲躲闪不及,穆肃一个腾空一脚踢向剑,那剑锋利无比直接刺穿穆肃的大腿。
他大吼一声躺在地上无比痛苦。纪纲来不及安慰他,只得奋力厮杀。他让旁人带他下去。他则跟着几人一路厮杀杀到皇宫大殿。
方孝孺端战在大殿中央。依然临危不乱。犹如磐石般。纪纲把刀架在他脖子上“皇上让我问你,到底写不写即位诏书”?方孝孺目不斜视,闭着眼睛也不理他。
纪纲气愤道“不知好歹的东西”。说完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拿着头颅去见朱棣。朱棣看道“去把他挂在城墙上,告诉众人谁要不服,这就是下场”。
纪纲谄媚道“皇上,我刚看到那大殿真是气派,也就只有您才能镇的住”。朱棣听后哈哈大笑“果然没看错你,这两年跟着我立了不少功劳,我要重新设立锦衣卫你就任锦衣卫指挥史,以后只听命于我,替我扫除讨厌的人和事儿”。
纪纲大喜道“臣一定谨遵圣旨,替皇上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