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大臣之前也不清楚李玉的存在。
更不清楚有人一年能挣怎么多钱。
再者。
众大臣也不清朱元璋的用意。
想找个由头杀了李玉,没收这些商人的财产?
他们都不知道李玉是何人?
如何给李玉安上罪名?
听朱元璋的语气。
又不像是要杀李玉的意思。
诸位大臣皆低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一边的朱标出身,拱手道:“父皇,商业繁华,证明我大明欣欣向荣,是好事,也是大喜事!”
“是啊。”
“值得恭贺!”
“商人一年挣亿两白银,说明我大明子民富裕!”
大民子民富裕?
真要是富裕,一年的税收才万两左右?
朱元璋忍不住黑脸!
标儿说值得恭喜,不过是场面话!
这帮废材真是听不懂,还是假不懂?
在场的六部大臣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朱标不清楚。
朱标就清楚一点。
父皇对朝廷的官员太严厉,动不动就下狱砍头。
这些官员即便是真懂,也不敢说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对这些官员来说,当官如当做和尚一样,当一天官敲一天钟。
父皇吩咐的事情,这些官员可以做的很好。
但父皇没说的事,这帮人也不会主动去做。
朱标轻叹一声,请奏道:“父皇,大明立国十多载,国泰民安,商业繁华,儿臣奏请开征商税!”
朱标清楚朱元璋的画外之意。
无非就是想提前出台商税政策,开征商税。
这些大臣都是人精,听到朱标的点明,也清楚了朱元璋的用意。
大明立国十多年。
这些年来,基本稳定了大明的局势,肃清大明境内的匪患。
也是时候该厘定户籍,制定各般税收了。
但朱元璋要是不主动提起,他们也不会主动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朱标已经开了口。
商税不征也得征了。
几位尚书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躬身道:“臣等,请征商税。”
国事便是如此。
虽是他朱元璋一言而决。
面儿上要讲究顺应民心,便需要众位大臣没有异议
现在所有大臣都请求开征商税。
便是民心所向。
若是众位大臣齐心反对,朱元璋也不能一意孤行。
如几年前,科举取士,大臣反对,朱元璋仍是一意孤行,最后结果惨淡收场。
朱元璋也只能暂停科举,恢复举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