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先皇为何只是御赐探花,那是先皇太过苛责,黄大人才是真的状元郎。”
黄子澄越发觉得眼前的年轻公子投缘,当即起身一礼:“爔公子高才,请坐。”
朱爔顺势坐下。
讲真的,黄子澄虽不敢对明太祖朱元璋不满,但心中对此事,还是耿耿于怀。
新皇帝朱允炆一上台,便大搞新政,违背朱元璋定下的祖训,便有黄子澄的几分功劳在内。
朱元璋不是厉害么?他黄子澄便要教新皇帝推行新政,和朱元璋反着来。
“不知爔公子,如何看待当今天子和先皇的治国之策?”
朱爔心中鄙夷,百无一用是书生,朱允炆那套以文治国,是腐儒之道,这样下去,大明朝迟早走前朝弱宋的老路。
回头北边瓦剌和鞑靼来犯,靠一帮文人,去求和么?
是割地呢?还是和亲?
真要让建文帝朱允炆治国,大明迟早完蛋!
心中如此想,不过面上却露出一副虚心求教的表情:“在下见识浅,还请太常寺卿大人指点。”
黄子澄满意的点点头,当即发表自己的见解:“先皇驱逐鞑虏,建立大明,乃圣明之君。”
“但先皇以武治国,过于严苛,百姓亦苦不堪言。”
“当今天子则不然,儒雅随和,宽刑省狱,广开言路,实乃千古难遇之明君。”
“我等读书人,当尽心竭力,辅佐明君。”
黄子澄不着痕迹的贬低明太祖朱元璋,无情的吹捧新皇帝朱允炆。
朱爔在一旁作受教模样,频频颔首。
“黄大人学识渊博,见识高远,在下佩服。”
黄子澄心中颇为舒爽,早把朱爔当成了自己人。
在他看来,眼前的年轻人如此听话懂事,肯定为了巴结他这个皇帝跟前的红人。
这样的人,这些日子来黄子澄见多了。
不过,他对此并不反感。
花花轿子众人抬,黄子澄需要这样的年轻后生,为自己摇旗呐喊。
今后在朝堂之中,能听自己指挥。
有朝一日,他黄子澄必定门生遍地,德高望重。
“呵呵,爔公子过奖了。”
“对了,听小儿讲,爔公子虽年纪轻轻,却已高中举人?”
朱爔点头:“正是。”
黄子澄道:“嗯,后生可畏。”
“爔公子将来必定前程似锦。”
“陛下最喜欢读书人,老夫亦会在陛下面前,为公子美言。”
朱爔一副感激模样,起身道:“那就有劳黄大人,若是能谋个一官半职,在下感激不尽。”
“好说好说!”黄子澄感觉已经将眼前的小年轻拿捏住,心情大爽。
见两人聊得差不多,一旁的黄圭连忙道:“爔公子,那些契约文书可带来了?”
朱爔道:“幸不辱命。”
说着,将燕王府产业的契约文书拿出来,一股脑的放在桌上。
黄圭眼中冒光,开始检查这些契约文书。
“城南田产五千亩!”
“城西田产三千亩!”
“城中房产栋!”
“城东集市粮铺、城西布庄、马场、城郊庄园......”
“燕王府果然豪富!”
“爹,这些产业加起来,价值少说得有十几万两银子!”
黄圭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黄子澄亦大吃一惊,不自禁瞪大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