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一个屌丝的自我修正 > 三十六、 土地上长出的心眼

三十六、 土地上长出的心眼(1 / 1)

“大哥,我自己的爹,你说我不疼嘛,至于地的问题,你放心,家里我才是一家之主,我说了算”,说完,爸爸就急冲冲的回家了。

一回到家,爸爸将双手叉在腰上,近乎歇斯底里的吼道:我不管,爹必须葬在松树田里,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妈妈骂道,你是哪根筋搭错了,回到家就发神病。你要同意你同意你的,反正我不答应。平时你爹妈就偏心,见不得我这家人,现在人死了,知道需要我了。我两个娃娃都没有给我带过一次,现在凭什么要靠我?平时疼哪个,就去靠哪个,我不信我不同意,哪个敢把人葬在我地里”。

这些话一直憋在妈妈心里面,爷爷去世后更是不能在外人面前提起这些事,趁着这个机会,一股脑把心中的怨气发泄了出来。

想到爸爸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妈妈又好言说道:我说你不要那么蠢,你又不是老大,有事肯定找大的,你不出这个头,没人会把你当哑巴,也不会说你礼数没做到位。再说宋义贵明显是拿软柿子捏,我们田上面就是老三的地,他怎么不说用老三的地来葬爹,还不是看你老实,你不要那么蠢”。

妈妈软话狠话说尽,爸爸就是要将爷爷葬在我们地里。眼见越吵越凶,眼不见为净,爸爸又去了奶奶的院子,将妈妈说的话,原原本本讲给了宋义贵听。

中午,妈妈气不过,没去上面院子。正在家中做着饭,宋家的高辈子宋仁毅走了进来。

“郑淑芳,你自己在做饭?你怎么不上去吃?”

“毅爹来了,快来坐”,妈妈说着拿出一把椅子,用帕子将上面的灰尘擦了一遍。

宋仁毅开口说,这次,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也知道我和宋仁树是同辈的,平时也处的比较好,这次他走了,你们这些当子女的,还是要让他入土为安才是。

看来宋仁毅这次是带着目的来的,妈妈将这几年在宋家受的气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从刚进门就被打,到自己差点喝了农药,从娃娃没人带到爸爸这几年不往家里邮钱,说到伤心处,妈妈泣不成声,不停的抹着眼泪。

宋仁毅安慰说:你这几年受的气,我们都是一个村子里,也都知道,这些年庄稼你一个人种,你也不容易。有时候,我也经常说宋仁树和黎胜英两口子,当父母不能偏心,要对你们要好点。但是就算当父母的有什么不对,现在人也死了,所谓人死如灯灭,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一切还是要向前看。

宋仁毅又接着说,“过去我们都知道两个老的做的不对,但是如果现在人死了,你们作为子女不让他下葬,外人就会说你们的不对”。

妈妈还了一句,“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公道自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

宋仁毅叹了口气,“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人言可畏啊。我们也知道你一直都心疼你两个娃娃,就算不看在老一辈的份上,宋仁树还是两个娃娃的爷爷哇,你就看在两个娃娃的份上,你也应该让一步”。

我和姐姐,宋仁毅想起了什么,又接着说道:“说到你的两个娃娃,我们有一说一,老两口平时是比较偏心,不怎么疼老二这两个孙子,但是你说一点也不关心两个孙子,这个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宋有为那一年发高烧,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最后还是宋仁树给救了过来”。

妈妈擦掉眼泪,点了点头,说:“这个我承认,东林全靠他爷爷才活了过来,我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只要哪个对我的娃娃好,我几句诗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人家。他爷爷的救命之恩,我会替我儿子还,这次我只同意宋仁树葬在我们田里,至于黎胜英百年以后,我坚决我不同意她葬在我们地里”。

做通了妈妈的工作,宋仁毅也就离开了。

知道了妈妈的底牌后,宋义贵又将几个兄弟和弟媳妇叫到家中,唯独没喊妈妈。

廖华芳抢先说道,“我不信郑女子胳膊扭得过大腿,我这一大家子人还怕他一个外姓的婆娘,不仅爹要葬在松树田,就是妈百年之后,也要葬在那块地里”。

眼见廖华芳口无遮拦,宋义贵急忙打断她的话,说:“你一个婆娘家家的,哪里有那么多话,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到时有的是办法”。

宋义贵接着说,“既然郑淑芳答应了,肯定要说地的事情,我和老三两家在大田各自分点地出来,到时我们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把村干部喊到面前,我们虽然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但是村干部就是证人,以后郑淑芳还得同意妈百年后的事情”。

当天晚上,妈妈找到张义贵,说只要愿意补出土地,就答应爷爷往松树田里葬。宋义贵急忙叫来村干部宋美义、宋军义,当场做了证人。

第二天七点钟,宋仁树准时出丧。出丧是殡葬仪式最隆重的一天,送殡亲友汇齐,晌器班吹吹打打,哭声连成一片。

炮声隆隆,村邻抬棺上车。孝子持引魂,披麻戴孝,按长幼罗列,用白布拉灵,其他亲眷、亲友依次按辈份,亲疏排列于后。

送葬队伍出发,我作为孝孙在前引路,吹歌班及旗牌执事随后,男眷步行在灵柩前,女眷在灵后,浩浩荡荡,绕街岀村。

出发的时候,妈妈一直嘱托说路上孝子不能回头,不然去世的人断不了牵挂,要影响自家人的生活。

爷爷活着的时候都没怎么帮我,我可不希望他死了还影响我,吓得我一路上低着头,不敢回头。

到了松树田,将棺材放到墓井,一大帮孝子孝孙背向而立,地仙开始举行下葬仪式。接着开始向棺材上填土,烧回头纸,堆起坟头,宣告出丧结束。

地仙叮嘱,七七四十九天的“头七”满”里,孝子、孝女不能穿鲜艳的衣服,不理发刮须,每隔七天带上香、烛、纸钱,坟前祭典,烧尽七纸。守孝当年春节不贴红对联,元宵节时不挂彩火,后续事情才算完成。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因为妈妈的一时让步,给我以后惹出了一个大麻烦,当然这是后话了。

$(".").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最新小说: 神级花匠 一品炼丹术师:邪妃宠入怀 重生BOSS撩妻忙 镇南王惊遇:四个缩小版的自己 全网求我别锤了,再锤行业没了 覆西游 战车纵横 修仙归来,我穿书成了大反派 贵女谋嫁 于归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