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一个屌丝的自我修正 > 三十八、难交的“集资款”

三十八、难交的“集资款”(1 / 1)

大清早,太阳冒出了头,院坝里的露水满满干了。妈妈用笤帚开始清扫地上的沙土。从屋子里将新鲜稻谷倾倒在院坝里,拿着带耙齿的竹耙,把稻谷一层一层均匀地摊开。

不一会儿,院坝变成了黄澄澄的一片。每隔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妈妈就把稻谷翻晒一遍,以保证稻谷都能得到阳光的充足照射。

我领着其他小伙伴,在晒谷场边转悠,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出竹耙,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在地上一推一拉,学的像模像样。

妈妈说,你这是在帮倒忙,谷子都成一堆一堆的了,怎么晒的干?又重新把厚薄不匀的稻谷翻一遍。

酷夏,烈日与暴雨常常交替进行,雨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这让晒稻谷的人们感到非常的烦恼。

最可怕的是天上阳光灿烂,毫无征兆,却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只能大人小孩齐上阵,有的用耙趟收拢,有的用笤帚去抢扫,有的用畚箕倒入箩筐,可无论人们如何争分夺秒,稻谷仍然不可避免被雨水淋湿,只得重新晾晒干燥,否则稻谷就有发芽之虞。雨具以及稻草遮掩,待雨过天晴再来晾晒。

新谷子晒好后,打出来,妈妈用新米做好第一顿饭,吃之前,要先敬天一碗,敬地一碗,敬狗一碗。

为什么要先给狗吃?因为祖辈传说,古时发大洪水,粮食失产,连种子都没有留下,人们忍饥挨饿,是黄狗偷跑到天庭,用尾巴沾着天上的稻谷种子回到人间,才让谷种延续,所以为了谢恩,每年新米出来都要先给狗吃。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具有的朴素的敬畏之情,最珍惜粮食的反而是生产粮食的农民,他们都懂得敬惜每一粒米,感恩每一顿饭,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了一种社会风尚。

等谷子晒干装好,村干部就上门收“公粮”,老百姓称之为“交皇粮”。

村子里的人还是很听话,对交公粮并无怨言,且很多人认为“皇粮”自古就有,该交,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

只是到了秋季,当乡、村干部喊着交“三提五统”(老百姓称为集资)时,许多人便感到惊奇和不解——上级咋还要钱?后来乡亲们渐成习惯,也就不惊奇了。

再后来,又兴起了“粮款统算””就是不交公粮可以,但是必须把应交的公粮折成款,以钱代粮,而集资仍旧要交。

不论是公粮折款的数额,还是集资数额,都连年增加,使许多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难以承受。于是,开始出现逃税户、拖欠户、累欠户。

乡里的广播喇叭、宣传车等也齐上阵,巡回到各村宣传,那声势大得很。但尽管如此,拖、逃税现象仍继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拖欠大户、说服不了的“难缠户”、敢和乡村干部瞪眼辩几句的“钉子户”等,乡里便采取强制措施:或封门或架物或关人等等。

再后来,其他一些地方因采取强硬措施而闹出了较为严重的案子,上级发觉后才明令禁止动用武力和强制执行,倡导以说服教育为主,宋家村也改变了催缴方式。

但不管方式怎么变,而农民负担不减的这个根本事实未变,因此后来每年的农业税总是收不齐,甚至出现连年不交和连片不交的情况。

干部们为做这项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要说交集资的滋味,妈妈算尝得很透。前几年才还完超生我的罚款,现在靠一个女人种庄稼,收成又少,每年又要交这么多的款项,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都压在了妈妈的肩膀上。

村干部眼见款项收不上来,就想了一个办法,私下联系乡镇的信用社,给妈妈这种交不上款的农户贷了款,并直接扣除了要交的集资款。

这个办法既解决了收款难的问题,也增加了乡镇信用社的贷款收入,但这也仅仅是引鸩止渴而已。

贷款到期,信用社的人找到妈妈要求归还贷款。

妈妈据理力争,“我本人又没找你贷款,谁找你贷的款,你去找谁。贷款的时候,又没有我的签字,打官司我也不怕你们”。

信用社的人自知理亏,担心贷款收不上来,一周往我家里跑几次,都快把家里的门槛踏破了。这次换成这些人说尽好话,并答应延长还款期限。

妈妈还是明事理,也明白集资款是必须要缴纳的款项,信用社也算解了自家的燃眉之急,断然没有不还款的道理,最终答应慢慢归又一笔巨款。

妈妈缴了十多年的集资款,后来全国农村彻底告别了“交公粮”。告别“交公粮”制度后没几年,农民种粮又开始享受国家政策补贴。这“一反一正”的巨变,让农民深切感受到了“换了人间”。

$(".").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最新小说: 神级花匠 一品炼丹术师:邪妃宠入怀 重生BOSS撩妻忙 镇南王惊遇:四个缩小版的自己 全网求我别锤了,再锤行业没了 覆西游 战车纵横 修仙归来,我穿书成了大反派 贵女谋嫁 于归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