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夜色浓稠如墨,白日里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并未随着夜幕降临而消散,反而在昏黄的灯笼光晕下愈发压抑。崔衍与林砚刚从北门城墙检查完新安装的机关弩车,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太学方向走去。石板路上散落着破碎的陶片和被踩烂的菜叶子,偶尔能看到几个神色慌张的百姓,抱着仅有的家当匆匆而过。
“铜驼巷,石板青,九步一叩见龙庭……”稚嫩的童声突然从街角传来,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崔衍脚步一顿,循声望去,只见三个孩童手拉手,在一盏忽明忽暗的灯笼下蹦蹦跳跳地唱着歌谣。他们身上的粗布衣裳补丁摞补丁,小脸却因兴奋涨得通红,“金门槛,玉台阶,地道弯弯通幽冥……”
林砚皱了皱眉,“这曲子听着怪渗人的,不像是寻常童谣。”崔衍却死死盯着孩童们跳动的身影,心跳陡然加快。童谣里提到的“铜驼巷”,正是皇宫西侧的一条偏僻小巷,那里靠近太初宫的后墙。而“地道弯弯通幽冥”,难道指的是……他不敢往下想,抬脚便朝着孩童们走去。
“小郎君,你们这歌谣从哪儿学来的?”崔衍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温和。孩子们被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吓了一跳,最胆大的男孩往后退了半步,仰着脖子道:“昨儿有个穿黑袍的叔叔教我们的,还说唱熟了给糖吃!”
“黑袍人?”崔衍与林砚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这年头,能接近孩童的陌生人本就可疑,更何况还特意教这种莫名其妙的歌谣。他从袖中摸出几颗炒豆子,递给孩子们,“那叔叔有没有说为什么要唱这个?”
年纪最小的女童咬着嘴唇,怯生生地开口:“他说……说只要唱够一百遍,晚上就会有大怪兽从地下钻出来,把坏人都吃掉。”她话音刚落,旁边的男孩便抢着道:“才不是呢!我听见他跟另一个人说,这是打开宝藏的钥匙!”
崔衍的手指微微发颤,炒豆子差点撒落在地。皇宫之下藏有秘道的传闻,他曾在祖父的书房里偶然听过只言片语。相传东汉光武帝时期,为防不测,命人在皇宫地下修建了一条通往城外的密道,可随着朝代更迭,密道的具体位置早已失传。如今这童谣突然出现,绝非巧合。
“孩子们,快回家去,别在外面乱跑。”崔衍将炒豆子塞进孩子们手中,起身对林砚道:“走,去铜驼巷!”两人沿着狭窄的巷子疾步而行,月光透过屋檐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黑影。越靠近皇宫,四周越是安静,唯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规律地响起。
铜驼巷口立着半截残破的石狮子,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崔衍蹲在地上,借着月光仔细查看地面的石板。“九步一叩见龙庭……”他默默数着步数,在第九块石板前停了下来。这块石板与周围的并无二致,却在边缘处有一道极细的裂痕。
林砚掏出匕首,沿着裂痕撬动石板。“哐当”一声,石板下露出一个漆黑的洞口,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崔衍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把,举着慢慢探入洞中。石阶上布满了青苔,显然许久未曾有人来过。“这真的是皇宫秘道?”林砚的声音有些发颤。
崔衍没有回答,目光落在石阶旁的墙壁上。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像是某种古老的机关密码。他突然想起《考工记》残卷中关于“天机锁”的记载,据说解开此锁需要结合星象与特定的口诀。而那首童谣,或许就是破解密码的关键。
正当两人准备继续深入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巷子另一头传来。崔衍连忙吹灭火把,拉着林砚躲进阴影里。几个黑影快速闪过,借着月光,崔衍看清了他们腰间的弯刀——是匈奴的斥候!为首的那人在秘道口停顿了一下,从怀中掏出一张兽皮,借着月光仔细查看。
“看来他们也知道了秘道的事。”崔衍在林砚耳边低语,手心全是冷汗。若是让匈奴人通过秘道潜入皇宫,后果不堪设想。他握紧腰间的青铜弩机,心中暗自盘算着对策。此时,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三更天咯——”而这声梆子,仿佛是命运的警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危机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