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姓氏,在最新的一次姓氏统计中,陈姓仅次于李、王、张、刘,排名第五。我敢说没有哪个人不认识姓陈的人,我赌五毛。
但是,要说到每个姓氏曾经的历史,曾经的传奇与悲壮,没有哪个姓可以和陈相比,即使是刘、李、赵、朱这些大王朝的皇姓,或者孔、孟这样的圣人之姓。
陈姓到底有什么传奇的历史呢。这就要说到今天陈姓里人数最多的一支——义门陈氏。
一、义门陈氏从起源到巅峰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陈姓王朝,就是陈霸先建立的南陈。陈霸先是著名的颍川陈氏的后人。
公元年,整天陶醉在文艺情怀里的陈后主,终于把陈朝搞灭亡了,因为这件事情,他被唐宋那些大诗人黑出了翔。
陈灭亡后,陈家人开始了逃跑生涯。
陈后主叫陈叔宝,他有个弟弟叫陈叔明。陈叔明的第十三代孙陈旺,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他带领全家老小搬到了庐山脚下的一个地方,江州义门村。
陈旺在这里买了几块地,盖了一些田间小屋,准备好好种田,没事了就爬爬庐山,看看瀑布,心旷神怡。
陈旺还是很幸福的,可以自由搬家,不用管户口,也不用担心小孩异地上学的问题。
可能连陈旺都没想到,他们陈家在这里种田,一种就种了代人,代人都没分过家,人口过百。而且陈旺以孝义治家,代人都延续了这个传统,家风非常和谐。
唐朝有个规定,凡是一家有五代以上同居的,就获得朝廷的点赞。和谐了代的陈家,更是不容易。当时的皇帝唐僖宗亲笔题下四个大字——义门陈氏,还赐了一副对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这是义门陈氏第一次获得皇帝的旌表。
到了宋朝,义门陈一家人口破了千。宋朝几代皇帝连续为陈家推出优惠政策,免徭役,赐御书,每年送米送面送色拉油,用来表彰义门。
宋真宗赵恒时,陈家人快到了两千。宋真宗亲自写了一幅对联,继续点赞:
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
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
而义门陈氏之所以会连着收到各朝皇帝的点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世代同居,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因为陈家的家风,旷古烁今。
义门陈氏聚族而居,几百年里盛而不乱,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家法、家规、家训。义门陈氏有著名的三十三条家法,家法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友爱、平等、民主、和谐。
义门陈氏一共有十四任家长,每任家长都是由家族人共同选出德行最好的人担任,而不是内定或者世袭。这种民主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个奇葩。
陈家人虽然人口众多,但是所有财产是大家共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人平等,不设仆人,没有人有特权。史书的记载叫做“室无私财,厨无别馔”,所有人没有私财,所有人每顿饭吃的都是一样的,陈家的大家长也不会有特供。
在陈氏大家族里,很多小孩子甚至搞不清自己的妈妈是谁,因为婴儿只要一哭,年轻的妈妈都会来喂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有人看到这里会说,小孩子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妈是谁,感觉贵村真乱。
其实恰恰相反,义门陈氏是中国最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地方。陈家家法规定男人不能纳妾,违反家法要被双规。所以在义门陈的大家族里,基本不会见到隔壁王叔叔。很多小孩不知母亲是谁,正是陈家过于大公无私的结果。
有一次宋太宗问陈家的第任家长陈兢:“你们义门一家搞得像个大部落一样,居然没出过乱子,为啥?”
陈兢说:“因为一个字,公。”
最神奇的是陈家人养的几百只狗。这些狗狗每天在陈家家风的耳濡目染下也被感动了,每次吃饭的时候,只要有一只狗没来,其它几百只狗就不动。非要等所有狗狗兄弟都到齐了,大家才一起吃。
如果有什么奇怪的人进入义门村,一只狗叫起来,其它狗都跟着叫,胆子再大的人也吓跑了。一只狗不叫,其它狗也不叫,这是表示,哦,熟人。
宋太宗听说这件事,又跑来赐对联了:
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
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
大公无私是义门陈氏的总纲领,而陈家的灵魂在于文化教育。陈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东佳书院,比白鹿洞书院还要早。